五、长成的教会
至公元三世纪初,基督教虽然时时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逼迫,但却顽强地在东西罗马帝国及相邻小国站稳了脚跟。当时的教会主要设在都市和城镇,基督徒则多为地主、工匠、农民和奴隶,罗马军队中也有一些基督徒。波斯帝国的基督徒中有不少商人,他们主要集中在尼西比斯城,来往于东西方,从事贸易活动。
起初,基督徒聚会的地方主要在信徒家中,教堂的出现要到公元三世纪中叶。信徒集中在一起读圣经,向新来的人传讲耶稣基督的信息,互相劝勉过敬虔的生活,与已经受洗的信徒分享爱筵。
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的教会,衡量其长成的标准,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可以抵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并且在压力之下,始终能够寻找到与国家、社会达成共识,取得和解的途径。
第二,教会组织与教义的健全发展。
第三,具有足够的传道能力。
(一)
前文已经介绍过,基督教自诞生之日起,就遭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逼迫。这段文字就要集中介绍这方面的内容。开始介绍之前,有两点要特别说明。首先,本文仅介绍来自罗马政府的逼迫,至于地方性的、民间自发的逼迫,限于篇幅,基本不涉及;其次,本文不是为介绍逼迫事件而写,虽然在逼迫事件中的确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基督徒故事,但本文的目的不在于此。本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基督教在上帝的带领下,尽管经历了各种磨难,但最终还是成为一个能够提供普世价值的世界性宗教。
公元64年7月17日,罗马城突遇火灾,大火持续了6天7夜,使罗马人遭受巨大损失。民间传言,皇帝尼禄(Nero)为了个人目的,指使人点燃了这场大火。这种传言对尼禄极为不利,于是他嫁祸于人,指责罗马的基督徒,声称他们为纵火犯,从而在罗马城范围内掀起了对基督徒的大迫害。关于这一次迫害,很多书籍都有详细记载,在此,我仅引用罗马史学家塔西佗(Tacitus,约公元55—120年)在其《编年史》中的一段描述来加以说明。
起初,尼禄把那些自己承认为基督徒的人都逮捕起来。继而根据他们的揭发,又有大量的人被判了罪,这与其说是因为他们放火,不如说是由于他们对人类的憎恨。他们在临死时还遭到讪笑;他们被披上了野兽的皮,然后被狗撕裂而死;或是他们被钉上十字架,而在天黑下来的时候就被点着当作黑夜照明的灯火。……尽管基督徒的罪行完全当得起这种极其残酷的惩罚,但他们依旧引起了人们的怜悯。
公元69年,韦斯帕芗(Vespasian)登上罗马皇位,登基前后,恰逢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起义。在平定起义的过程中,韦斯帕芗(xiang)并没有牵连基督徒,说明此时的罗马政府已经将犹太教和基督教区分开来。韦斯帕芗还对犹太教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只要他们向帝国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税金,就可以免除官方宗教仪式,其中包括犹太人和基督徒最不能接受的皇帝崇拜。
公元81—96年,罗马帝国皇帝为图密善(Domit ian),在他统治的早期,除了提高税金外,基本上延续着韦斯帕芗对待犹太人和基督徒的政策。不过到了其统治的后期,出于宫廷斗争的考虑,图密善开始对付贵族中的基督徒,并于95年正式指控基督徒为“无神论者”,基督教是一种有害于帝国的“无神论”。由于第二年图密善就遇刺身亡,元老院随即废除他的一切法令,因此,对基督徒的逼迫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图密善之后,罗马帝国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帝国全境安定、繁荣,城市生活充满活力,尽管帝国对基督教的仇视还没有彻底根除,但在繁荣的盛况之下,基督徒与罗马人基本还能相安无事。
然而,马可·奥里略(Marcus Aurelius)于161年登上皇位以后,情况就发生了转变。177年,里昂市民疯狂反对基督徒,到处都有袭击的事件发生,致使基督徒不得不躲在家中,一旦他们走出家门,就会遭到石块的攻击。地方官员在处理此事时,非但没有追究袭击者,反而大肆逮捕基督徒,已经90岁高龄的高卢南部主教坡提诺(Pothinus)也被捕了,并且遭受严刑拷打,最终死于狱中。
地方官将里昂事件报告到马可·奥里略那里,请示如何解决。奥里略的回答是:凡否认基督教信仰的人可以释放,凡坚持基督教信仰的人,必须处死。此后,帝国境内,政府打着保卫国家安全的旗号,公开地或秘密地搜捕基督徒。这些举动,使基督教会不得不转入地下,秘密聚会。
世纪之交时,强大的罗马帝国逐渐衰落,令人神往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很多人将帝国衰落的责任推到基督徒身上,认为这是基督徒的信仰和行为引起了众神的愤怒,惩罚所致。于是,在皇帝塞维鲁斯(Severus)统治时期,民间掀起了反对基督教的高潮。有些地方的官员受到民众的影响,也运用官方力量,搜捕基督徒,把他们投入监狱。
在此,我们必须说明,塞维鲁斯本人对基督徒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印象,有时还很有好感,因此,他对于迫害基督徒的事并不支持。在他统治期间,从政策上看,对基督教基本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在私人生活中,他与基督徒保持着来往,甚至为自己的儿子请了基督徒教师。
自塞维鲁斯以后,教会又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过了三十年,公元235年,马克西米努斯(Maximinus)登上皇位,一反前面几任皇帝对基督教的宽容态度,将那些积极传播福音的人驱逐出罗马。当时,帝国境内有些地方发生地震,当地人迁怒于基督徒,认为地震是由于他们不信神、不拜皇帝引起的,从而严厉逼迫基督徒。好在马克西米努斯在位只有三年时间,就遭暗杀身亡了。
马克西米努斯之后,基督徒又享受了十多年的安定生活。公元250年,登基不到一年的皇帝德修斯(Decius)发布敕(chi)令,要在全国范围内来一次信仰大审察。具体做法是,规定一个忏悔日,要求所有公民在忏悔日之前,公开宣称自己信仰罗马国教,凡未在规定日子公开宣布者,都会被视为异教徒或无神论者,将面临诸如监禁、财产充公、流放、罚做劳力、拷打甚至处死等严厉惩罚。
基督教会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很多基督徒因坚持自己的信仰而遭杀害,著名神学家奥利金也在这次逼迫中遭受严刑拷打。德修斯对基督徒的迫害一直持续到皇帝瓦勒良(Valerian)统治时期。257年,瓦勒良发布命令,禁止基督徒聚会,教堂、教会墓地被政府没收,不少神职人员被流放。258年,瓦勒良再度下令,凡被捕的神职人员和上层社会中的基督徒,若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将被处死。基督徒妇女则遭流放,皇族中的基督徒则被罚为奴。
公元260年,瓦勒良的儿子加里恩乌斯(Gallienus)继位,立即发布敕(chi)令,废除他父亲颁布的迫害基督教的一切命令,归还没收的教会财产。优西比乌在其《教会史》中保留了加里恩乌斯写给亚历山大主教的书信,信中写道:
我已下令,全世界都应宣扬我慷慨宽大的益处。他们(非基督徒)必须离开所有的(基督徒)崇拜场所,这样一来,若有人想找你们麻烦,你们也可采用此项敕令的规定应对他。你们现在所得到的行动自由,其实也是我长期以来就准许你们的。相应地,我的首席大臣居里纽会负责这项敕令的贯彻实施。
自此以后,除303年至311年,皇帝戴克里先发动过严酷的迫害活动外,基督教会基本上已经享有了在罗马帝国的合法地位。
(二)
关于罗马帝国皇帝逼迫基督徒的总体情况,我给各位提供一个表格,可以参考。
罗马帝国逼迫基督徒一览表
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逼迫可以公元250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罗马帝国对基督徒的逼迫主要是回应民众反对基督教的情绪,迫害是无组织的、零星的、局部的。罗马当局对基督教的评价是一种“有害的迷信”,是基督徒个人的宗教犯罪行为,并非有预谋、有组织的行动,不会对政权构成威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旦有人指控某人为基督徒时,官员就必须采取措施,依法处理。若无人指控,政府将不采取任何措施,官方不鼓励主动搜捕基督徒。
第二阶段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此时基督徒所遭遇到的,大多是来自政府自上而下的迫害,官方认为基督教的存在对罗马帝国的生存构成了威胁,帝国的衰弱就是由“无神论”的基督徒的存在引起的,基督徒破坏了帝国的安定繁荣。于是,这一阶段的迫害成为全国范围的、有组织的行动,追害的广度和深度都不断加重。
在遭受逼迫的过程中,基督教会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争取同情和支持。
罗马人最先逼迫基督徒的原因,排在首位的,当属指责基督徒为“无神论者”。罗马人信奉多神教,其中包括皇帝崇拜。对于一神信仰,他们从骨子里不予信任。当然,犹太教是个例外,那是因为犹太教是一个民族的传统宗教,罗马人对于遵从传统的民族并不十分反感。基督教就不同了,这不仅是一个新兴的宗教,而且很快就有不少罗马人变成了基督徒,放弃罗马人传统的多神信仰。罗马人表达信仰的方式,主要是公开的仪式,要求全民参加。基督徒当然不会参加这种异教色彩浓厚的宗教活动,这自然会引起罗马人的强烈不满,于是,谣言开始了,逼迫到来了。
面对罗马人对基督教的错误认识,教会兴起了一批护教士,他们指出,基督教不是无神,基督徒不是行为不端的叛国者,他们信仰一位上帝,热爱自己的国家,忠于罗马皇帝,为罗马的兴盛祷告。
在遭受逼迫的过程中,广大基督徒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危险,另一方面又作出积极的姿态,表示出他们存在的价值。基督徒遵循耶稣关于爱的教导,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社会救济。皇帝马可·奥里略统治时期,罗马帝国遭遇到一次罕见的瘟疫,约四分之一的罗马人被瘟疫夺去生命。大约一百年后,瘟疫再度降临罗马,影响遍及城市、乡村。
面对瘟疫,基督教会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基督徒冒着生命危险,一边参与救济,一边向灾民传讲福音信息,给灾民带来了极大的心灵慰藉。根据优西比乌的记载,基督徒在瘟疫救济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心。
在救灾过程中,基督徒还建立了基金,把他们帮助的对象扩大到囚犯和奴隶,为饥饿者提供食物,救助遭遇海难的船员。这些举动与福音传播一样,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基督教地位,逐步消除了罗马人对基督教的敌视。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和李锡尼皇帝联合发布“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境内为合法宗教。
下期预告:长成的教会(续)
《教材》2013年6期126--133页教会史, 2013年12月29日21:18扫描,2014年1月3日15:09审核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