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并非都是高深莫测

一般人一听到“神学”两个字总是觉得高深莫测,似乎只有极少数的专家学者才能去研究。其实,神学并不神秘,它与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对于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十分重要。我们要学会像庇哩亚人那样自己天天考查圣经,钻研神学,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参徒17∶11)。一个基督徒若要在属灵生命上长大成熟,能明辨是非,不受异端邪说的侵扰,就必须更深入地认识神,认识耶稣基督,认识圣灵的工作,这就需要学习神学,建立合乎圣经的信仰和神学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神学是什么?有关神学的定义众说纷纭,主要有下列八种观点:

1.神学是对圣经教训的整体把握

圣经是神学的灵魂,神学思维来自钻研圣经。丁光训主教说得好:“在神学上下工夫不应当离开圣经,在圣经上下工夫也不应当离开神学。”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们坚持神学必须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神学应当是圣经教训的系统化陈述,是对圣经真理和教训的整体把握。神学能够极大地丰富圣经研究,使人更多地看见每段经文中所包含的真理。懂神学的人比不懂神学的人能够更多地发现圣经经文的含义。好的神学是通过对圣经研究的归纳总结得出来的,而且必须一直以圣经为依据和参照;同时,神学也能够为圣经研究提供信息和指导。所以,神学是对圣经教训的归纳、总结和陈述,它与圣经研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2.神学是有关神的学问或科学

在希腊文中,“神学”是由“神”和“道”或“话”两个词组成的,所以,“神学”的希腊文原意是指“神的道”或“神的话语”。英文的Theology(神学)一词是从希腊文演变而来,从字面来看,“神学”就是有关“神”的“学问”或“科学”。因为我们相信神是客观存在的(参来11∶6),所以,神学也是一门“学问”或“科学”。神学就像物理学、化学一样是需要人研究的一个科目。读物理学是读科学,读神学也是读科学,而不是迷信、主观的学科、人心灵的投射。神学院开神学课的目的就是要把神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问来研究。当然,研究神学不光是研究关于神的理论,还需要亲身体验神和经历神,才能真正认识神(参诗34∶8),因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都需要人亲身体验和实践。

3.神学是对神的体认

在希伯来文中,“认识”这个词的意思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理性的认同或知道某人某事,而是指一种亲密的关系,是深层的交往,甚至达到生命与生命连结的地步。认识和知识都是从同一个字来的,但知识只是客观地“知道”某一个人或物,不包括任何主观的感情或人际关系。认识除了客观的知识之外,更包括主观的感情和个人的关系在内(参撒上2∶12;赛1∶2-3;何4∶1,6∶6)。知识可以单纯地从书本中得到,但认识却需要亲身体验。圣经中讲到人对神的知识,都是指“认识”而言。认识神不只是头脑里的知识,而是进入与神的亲密关系中,成为在神里面的人。所以,神学是对神的体认并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

4.神学就是学神

有人说,神学就是学神,效法神,跟神学,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圣经根据。主耶稣说:“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参太5∶48)使徒保罗说:“所以你们该效法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参弗5∶1)人不可能变成神的本质,却可以分享神的性情或道德属性(参彼后1∶4),活出神的形象和样式。人传授给我们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等都是有限的,唯有神是无限的,跟神学、从神那里领受,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5.神学是教会在思考

丁光训主教给神学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他说:“如果宗教是客观存在,教会是客观存在,那么,这个教会就一定会思考,思考许多有关圣经的问题,思考许多有关教会的问题,思考许多有关社会和国家的问题,思考许多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在教会里面,总的来说,研究神学的人是比较开明的,比不研究神学的人要开明,因为神学家需要把自己的论点加以整理,使之合乎理性,他有许多看法不得不比较开明。一个没有神学家的宗教,一定是低级和原始的宗教,不思考问题的宗教,一定是同理性格格不入的宗教。”丁主教在这里指出了神学的教会性与合理性。神学既然是教会在思考,就不只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全教会的事情。不仅每一个教牧人员和神学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神学问题,每一个信徒也都要思考神学问题,否则,信仰就是糊涂的,甚至是盲从迷信。

6.神学是教会灵性经验的总结

陈泽民教授认为,神学是教会灵性经验的理论,是历史上某一个特殊时代中教会的宗教经验的总结。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它从传统的教义和信仰的内容出发,将教会某些新鲜而具有特性的灵性经历,在理论上加以整理和提高,并回过来用它来指导教会的工作,指出教会前进的方向。圣经的真理和基督的福音是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但神学却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时代、民族和国家的特殊情况,和当时当地教会的特殊经验而有所不同……任何一个长成了的教会必须有她的神学,正如一个长成了的人有他的自觉的、统一的思想一样。所以,神学是教会灵性经验的总结或结晶。它可以指导我们的灵性追求,使我们的灵性生命能够在正路上前进。

7.神学是信仰寻求理解

按照某个经典的定义,神学是“信仰在寻求理解”。这一说法有许多版本,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早在奥古斯丁的时代,他就说“我信为求理解”“不要试图去了解然后相信,相信后,你便能够了解”。在奥古斯丁看来,基督徒要理解他们所信的、所盼望的以及所当爱的。中世纪的神学大师安瑟伦同意奥古斯丁的观点并且首创了“信仰寻求理解”一语,成为神学的经典定义,即神学是信仰寻求理解。神学家站在信仰团体以内明确地表达和详细地阐述教会团体的信仰,以便让教会团体的成员,或者其他有兴趣的人,可以理解上帝是谁、上帝与世界及其中一切的关系,以及上帝从创造到完成的计划和目的。神学绝不是为了怀疑、否定甚至摧毁信仰,而是为了理解、巩固和坚定信仰。神学是信仰寻求理解,理解从而更加确信。

8.神学是对信仰的参与、反思和表达

20世纪的神学大师麦奎利也给神学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他说:“神学可以定义为这样一门学问,它通过参与和反思一种宗教信仰,力求用最明晰和最一致的语言来表达这种信仰的内容。”这个定义包含三个要点:(1)神学包含信仰,是有信仰的研究;(2)神学包含反思,是理性的思考和探讨;(3)神学是对信仰的一种解释和说明,所以,有人说神学就是合乎理性的信仰告白。神学跟信仰既有一致,又有区别。信仰的范围比神学的范围要大得多,用数学集合的比喻来说,信仰是母集,神学只是子集。神学只能解释和说明信仰的一部分,因为信仰还包含理性无法说明的超自然的神秘成分,这是研究神学的人必须要知道的(参林前13∶9-12)。

总之,神学是对圣经教训的整体把握和系统化的陈述,是有关神的学问,是对神的体认,与神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好叫我们效法神,活出神的形象。神学思考与神学建设不只是信徒个人的事,而是教会在思考,是教会灵性经验的总结,是信仰寻求理解,是合乎理性的信仰告白。研究神学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所信的是什么,在信仰上做个明白人,从而更好地持守信仰,活出信仰,见证基督,荣神益人。

「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提前5:17)」

弘道

神学并非都是高深莫测

微信扫码完成奉献

随手转发,您将成为本文第 位福音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