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到现在,这半年是我们最为艰难的。大儿子家谦未上幼儿园,小儿子家和还在哺乳期,两个孩子总要带一个在身边,只能将大儿子放在妈妈那儿。而我与妻子,为了孩子则要舍弃自己的工作时间,为此教会调整了我的服侍时间,一周的大部分时间,由我来照顾小儿子与做家务。
岳母身体劳累过度,照顾逐渐长大的大儿子已渐显乏力。妻子便商议将大儿子带到我们身边,也是为下半年儿子进幼儿园提早做预备。我们打定主意,便将家谦接了过来。
家谦一进房门的那刻,别提他有多高兴。“爸爸,这是什么?” “爸爸,那个能玩么?”活蹦乱跳的他,没一刻能闲下来。我与妻子见到开心的儿子十分欢喜,不过挑战才刚刚开始。
之前虽然每周末都与家谦见面,然而,这周相处,我却发现他会躲在角落里,偷偷做一些破坏的事,例如拿剪刀将带子剪碎。他不听劝阻,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几天下来,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家谦,不要……”有时候,见他实在不听话,便用塑料板敲打一下他的小手。他对此仿佛也习以为常,见我拿起塑料板,便知道自己可能犯错了。
今天早上的事,可是彻底触到了我的底线。家谦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听我的提示,仍旧将那原本给他治牙的口腔喷瓶四处乱喷,我说:“你怎么就是不听爸爸呢?这个是不能用来玩的!”
家谦吐着舌头说:“我知道。”
“你知道?你知道有什么用,就是不改变!”没等我说完,我便一把捏住了他大腿根上的肉,疼得他一下子哭了。突然,我回想起自己刚才的话,便抱起孩子。心里有责备声:“你常常这样呀,作为传道人,你甚至知道的更多。但我并不是以你做到了多少来爱你,拣选你。”
我想起妻子的话,家谦的个性像我,容易动怒,喜欢耍性子。我又想起自己的教导方式,所给予儿子的除了命令与吩咐外,是否正在扮演着一位缺席的父亲?儿子在形成不能改变的习惯前,我是否在他的生命里缺席?儿子无法正确处理他的情绪,我是否也在这方面对他疏于引导?
管教不仅是引导儿女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也包括陪伴他们去面对在成长路上的困扰与无助。父母的管教,应有牧羊人手中的两根杖:一根长杖是为了拉住走迷的羊群(引导),一根短杖是为了管教那些争斗的羊群(惩戒)。
我们拥有惩戒的权柄,不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愤怒,而是为了使儿女不陷入罪恶的陷阱之中,这是我们需要在福音里拿起与使用的权柄。
难为的不是父亲这个角色,乃是学习如何完成这一声“爸爸”的称呼背后,上帝所托付的责任:正确地管教儿女,走上帝所喜悦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