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与“敌人”

耶稣在论及做其门徒代价的时候,说道:“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太10:34—3 7)其中的意思让不少信徒费解,更是令初读圣经的教外人士产生严重误解。
 
如清朝著名的学者王炳燮xiè)(因误读《马太福音》12章46节至50节的经文而说道:  “……犬羊不知有父,尚知有母,耶稣不认其母,犬羊不如。乃奉为教主,以教天下后世,是率天下后世皆为无父无母之人也!”
 
那么,何以称为和平之君的耶稣会让地上动刀兵,失去太平,并且使家人生疏,甚至变成仇人?
    
首先,从当时的背景而言,以色列的百姓引颈渴望弥赛亚的来临,  “他们心目中的受膏者应该是一位军事领袖,能够率领犹太人赶走外族统治者,在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恢复往日大卫时代的和平、强盛和荣华”。耶稣追随者也亲历了神迹和大能,更是对耶稣抱着以上错误的弥赛亚观,于是,耶稣就以“动刀兵”的概念纠正,告知追随主的脚踪不会一帆风顺,将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逼迫。
    
其次,此处的“动刀兵”并非是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残酷场面,不然耶稣就不会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参太26:52)。更不会对彼拉多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参约18:36)在《路加福音》中耶稣作了同样的讲论,并未出现“动刀兵”,而是以纷争来代替,“你们以为我来,是叫地上太平吗?我告诉你们:不是,乃是叫人纷争”(路12:51)。因此,动刀兵并非是军事冲突,也非民间斗殴,而是指属灵层面的,具体而言,耶稣把真理带到世界,必定会给世俗固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带来冲击,活在罪恶中的人自然会对真理加以拒绝、抵挡甚至是残害。就如同约翰所说:“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这些也正是耶稣自己所亲身经历的。
    
再次,追随耶稣必定产生张力,首当其冲的便是家庭,也就是“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叫……与……生疏”的原意是“叫……与……分开”,这是世界对真理的必然反映,并非耶稣来破坏家庭关系,废掉伦理纲常。虽然这种冲突是一种遗憾,但在真理得胜的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
 
同时,也是告诉门徒们信仰的道路中定会面对两种忠诚之间的选择。无论是在教会历史中,或是现时的教会中,这种因着信仰的原因而产生的生疏还是屡见不鲜的,但这并不代表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另外,即使在家庭中出现这种“家人”变“敌人”的个案,但这种彼此对立的状态往往也随着家人不断了解基督教信仰实质而淡化或消失。总之,耶稣来地上时,地上出现“动刀兵”、“不太平”之景象,非耶稣之动因,乃是耶稣来临之果。
    
曾如一位同工借用明代袁宏道的“山无岚则枯,水无波则腐”所言,耶稣其实就是叫枯山有岚,叫死水泛波。有岚有波的山水之间,才是怡人之处,耶稣说“我来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实则叫山有岚,水有波,岂不美哉!
    
    
《天风》2013年第8期47页光中见光,2013年10月3日11:20扫描,2013年11月23日13:55审核校对。作者:浙江省宁波市基督教协会总干事陈志华。
《天风》2013年第8期http://www.jdjcm.com/wenzhai/196.html
《天风》2013年1--12期汇总http://www.jdjcm.com/wenzhai/369.html

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

转载务请注明本文来自:http://www.jdjcm.com/xintu/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