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主耶稣的身体”

笔者在港学习期间,受邀参加了一个在教堂举行的晚间音乐会。那天正是棕枝主日,献演的是布克斯特胡德的受难合唱曲《主耶稣的身体》(Membra Jesu Nostri)。    
 
作曲家布克斯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1637--1707), 1668年起任北德吕贝克的玛利亚教堂风琴师,自1673年起其作为演奏家及晚间音乐指导而享有盛名。年仅19岁的巴赫十分崇敬这位大师,甚至为听其演奏步行跋涉数百公里。布克斯特胡德除了创作了海量风琴曲以外,也创作了128套合唱曲。这部《主耶稣的身体》就是其中一部重要的佳作。
    
夜幕降临,在昏暗的烛光中,古老的音乐从指挥棒下流淌出来。古大提琴、室内风琴等古乐器的柔声细语,合唱团的温柔恳切之声,仿佛将笔者带到主耶稣受难的现场,凝视着他的身体。随着音乐的发展,人们仿佛亲见主耶稣钉痕的足、满布伤痕的膝盖、钉痕的手、被刺流着血与水的肋,又慢慢靠近耶稣的胸膛,感受着他的心,最后面对耶稣流血的面。耶稣所经历的一切伤痛,历历在目。 
 
这身体的七个部分就是作品所包含的七首清唱剧所描写的。而第六清唱剧《心》(Ad Cor)是整部作品的高潮。前奏的速度有多次明显变化,表达着丰富的情感变化。随后两位女高音和一位男低音充满感情地唱出三重唱,歌词取自《雅歌》4章9节。两位女高音和一位男低音又在之后的独唱中表现出人们心底对耶稣的渴望和爱,但同时人的罪却伤透主耶稣的心。
    
前面六个清唱剧慢慢累积并营造的情感张力最后凝聚在耶稣的面上。人们渴望见到耶稣的面,但这是布满伤痕和血的面。在最后第七清唱剧《面》(Ad Faciem)中,舞蹈般的三拍子表达了人们渴望与耶稣联合的盼望和喜乐。
    
整部作品歌词取材于圣经及博纳德(Bernard de Clairvaux, 1090--1153)所写的诗《世人救恩,我称颂》(salve mundi salutare)。虽然作品以拉丁文写成,布克斯特胡德成功地跳出文字的界限,透过音乐带领听众体验到主耶稣身体上的痛苦。这有别于巴赫的《约翰受难曲》和《马太受难曲》。布克斯特胡德没有描写耶稣的受审、被鞭打、被钉、死亡及埋葬,他也没有停留在耶稣的受难和受死,而是透过耶稣的死,进入他所带来的拯救之盼望和他所展示的神的爱。
 
流泪聆听完这部《主耶稣的身体》,我不禁发出这样的祷告:
    
主耶稣我感谢你!你的身体为我而舍,带我冲破黑暗,进入光明国度;
    
主耶稣我感谢你!你的宝血为我而流,十架恩典涌流,使我自由释放;
    
你的爱永不改变,你的恩典够我一生,主耶稣我愿意俯伏敬拜你!
    
你配得一切称颂赞美!哈利路亚!哈利路亚!
    
抬头举目间,正见教堂正前方的彩绘玻璃——那是十字架上荣耀得胜的主耶稣!荣耀归于我主我神!
 
 
《天风》2014年7期23页禾场艺苑,2014年12月30日礼拜二06:18扫描,2015年1月6日礼拜二15:37审核校对。作者:基督教全国两会传媒部同工朱鹂。更多《天风》2014年第7期文章, 欢迎点击基督教传媒http://www.jdjcm.com/wenzhai/855.html阅读。或者打开1422968812阅读(图文比网站里的更精彩)。

「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提前5:17)」

朱鹂

聆听“主耶稣的身体”

微信扫码完成奉献

随手转发,传扬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