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生命  福音  基督  圣灵  真理  耶稣  神学  圣经  救恩  十字架 

教会、渔夫和牧羊人

   2024-09-15 ticket110
核心提示:感谢赞美主,我们来到了约翰福音最后一课。约翰福音第21章虽然是这卷书的最后一章,也是四福音书的最后一章,但却是教会历史的第一课。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感谢赞美主,我们来到了约翰福音最后一课。约翰福音第21章虽然是这卷书的最后一章,也是四福音书的最后一章,但却是教会历史的第一课。约翰福音20-21章的共同主题是,复活之后的基督和教会;或者说,复活的主更新和差遣门徒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直到地极作基督的见证(约翰福音20:21-23)。约翰福音21章充满了更多的隐喻和象征,几乎每一个字都在“用典”,这些典故源出旧约和符类福音。约翰福音21章包含着鱼和羊两大主题,都与教会及其使命相关:在海洋和陆地,众水之上和土地之上,在众海岛和旷野,教会远渡重洋直到地极地寻找上帝的子民,建立基督的教会,扩张神的国度;让一切归信的都得永生。

引言:圣经中的鱼和羊

鱼和羊分别代表海洋和陆地上的动物,可以指向分散在全世界中的上帝子民。这两个主题至少可以上溯到以下清清楚楚的旧约信息:

创世记1:26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27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28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29神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30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将青草赐给它们作食物。事就这样成了。31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民数记11:21摩西对耶和华说,这与我同住的百姓,步行的男人有六十万,你还说,我要把肉给他们,使他们可以吃一个整月。22难道给他们宰了羊群牛群,或是把海中所有的鱼都聚了来,就够他们吃吗?23耶和华对摩西说,耶和华的膀臂岂是缩短了吗?现在要看我的话向你应验不应验。

诗篇78:1(亚萨的训诲诗)我的民哪,你们要留心听我的训诲,侧耳听我口中的话。2我要开口说比喻。我要说出古时的谜语。……18他们心中试探神,随自己所欲的求食物。19并且妄论神,说,神在旷野岂能摆设筵席吗?……因为他们不信服神,不倚赖他的救恩。23他却吩咐天空,又敞开天上的门。24降吗哪像雨给他们吃,将天上的粮食赐给他们。25各人(或作人)吃大能者的食物。他赐下粮食,使他们饱足。……32虽是这样,他们仍旧犯罪,不信他奇妙的作为。……他们却用口谄媚他,用舌向他说谎。37因他们的心向他不正,在他的约上,也不忠心。38但他有怜悯,赦免他们的罪孽,不灭绝他们。而且屡次消他的怒气,不发尽他的忿怒。39他想到他们不过是血气,是一阵去而不返的风。40他们在旷野悖逆他,在荒地叫他担忧,何其多呢?41他们再三试探神,惹动以色列的圣者。42他们不追念他的能力(原文作手),和赎他们脱离敌人的日子……52他却领出自己的民如羊,在旷野引他们如羊群。53他领他们稳稳妥妥的,使他们不至害怕。海却淹没他们的仇敌。54他带他们到自己圣地的边界,到他右手所得的这山地。……68却拣选犹大支派,他所喜爱的锡安山。69盖造他的圣所,好像高峰,又像他建立永存之地。70又拣选他的仆人大卫,从羊圈中将他召来。71叫他不再跟从那些带奶的母羊,为要牧养自己的百姓雅各,和自己的产业以色列。72于是他按心中的纯正,牧养他们,用手中的巧妙,引导他们。

诗篇78篇完全应验在约翰福音21章中了。首先,门徒软弱离开神,重操旧业,“随自己所欲的求食物”。其次,耶稣在旷野喂养门徒;“他赐下粮食,使他们饱足”。再次,彼得和耶稣的对话,显示了这样的事实:“他们却用口谄媚他,用舌向他说谎。因他们的心向他不正,在他的约上,也不忠心”;三次对话,“再三试探神”。最后,喂养和牧养羊群的使命,诗篇78:52-72有着充分的预表,并将牧羊与建造圣所联系起来。只有了解这个旧约背景,我们才可能知道为何彼得第三次被问的时候心里忧愁——他知道主知道他在再三试探主。

与此相关的是诗篇第8篇:“1(大卫的诗,交与伶长。用迦特乐器。)耶和华我们的主阿,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你将你的荣耀彰显于天。2你因敌人的缘故,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使仇敌和报仇的,闭口无言。3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4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5你叫他比天使(或作神)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6-8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9耶和华我们的主阿,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不仅如此,约翰福音21章渔夫和牧人的主题,也清清楚楚根植于符类福音的相关信息。约翰福音在21章之前从未提到打鱼和渔夫的事;但是,这些信息在符类福音中是非常充分的,因此,约翰福音21:1-14更是在回应和总结符类福音的相关信息。如马太福音4:“18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19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20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21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22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另参马可福音1:16-20)。

值得强调的是,约翰福音21:1-14与路加福音5:1-11非常类似。不过我们只能说两者类似,但这两段经文应该不是同一个故事:时间分别在复活前后,而且一些细节也完全不同。不过一些情节越是相似越说明,门徒不过是蒙恩的罪人,要重复经历主的更新;圣经作为一本“唠唠叨叨”的书,实实在在是上帝的话。圣经说人间没有新闻(日光下面没有新事),重复很正常。路加福音的记载是耶稣呼召他们作门徒,而约翰福音强调耶稣再一次呼召这些返回出发点的门徒,并更新他们作牧者。受洗和侍奉,这是基督徒一生两个关键事件,面对的都是一种抉择,都需要主的同在、更新和带领。

另外,约翰福音21:15-25关于牧羊的讨论,除了旧约和符类福音相关信息以外,也是在回应约翰福音第1章的羔羊与第10章中羊的门及好牧人,以及第6章五饼二鱼的。

因此,约翰福音21章可以这样分成两个主题,1-14的异象是鱼,主题是耶稣喂养门徒;15-25的异象是羊,主题是门徒要喂养羊群。鱼在水中,羊在陆地,耶稣的权柄和救恩遍及世界。水指向洗礼和重生,羊指向更新和成圣——罪人被从水里打捞上来,在教会中继续成长。教会存在两个关键事件,第一就是洗礼(鱼),所谓传福音带领人信主,作基督徒。第二就是牧会(羊),特别涉及牧者和圣职的问题。至于最后牧会的问题,已经被现代教会弃绝了。基督教的海岸线上没有牧羊人,只有个半死假弟兄。于是一代又一代被打捞上来的鱼就像死鱼,翻起白眼面面相觑,自以为神然后腐烂。然而约翰福音结束的地方让我们看见,教会的主要问题是首先是牧养的问题,甚至是牧者的问题。从“鱼”的角度说,牧者首先需要被喂养,就是接受真理的装备。从羊的角度说,牧者需要学习的功课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自己与主的关系。爱主与献身;第二是自己与羊群的关系,即喂养小羊和大羊,牧养羊群;第三、同工关系或者教会中的横向关系:牧者和基督徒尤其不要看人,不要僭越神的事,不要管别人和神之间的事;第四、侍奉的正业是:将万事看为粪土,不顾性命荣辱指着圣经见证基督。

约翰福音的落幕在教会,或教会和人类历史的开幕式。多年后彼得再一次向全教会和普天下的牧师重申他当年从主耶稣那里领受的教会真理和牧养真理:“1我这作长老,作基督受苦的见证,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的,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2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3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4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你们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彼得前书5:1-4)。阿门。

一、打鱼(1-14)

这是耶稣复活之后所行的第一个神迹,这个神迹发生在水陆交界处。这个神迹只是向门徒显现的,而且耶稣复活之后只是向门徒显现。于是教会就成了新约时代真理的中心。教会是神的新创造。请注意这里特别强调了“有晚上、有早上,这是第N日”这个信息。教会神迹发生在船上,这些船不再仅仅是挪亚方舟那种完全被动式的避难所,这些船即将扬帆远航,开始在众水之上捕捞作业,征服世界。那些曾经被大洪水覆盖在深渊里的生命,将被拯救上岸,成为天国的产业。而这一路的事工有主同行,平静风海,所向披靡。

1、晚上(1-3)

1这些事以后,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又向门徒显现。他怎样显现记在下面。

2有西门彼得,和称为低土马的多马,并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业,还有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又有两个门徒,都在一处。3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他们说,我们也和你同去。

他们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

(1)显现(1)

为了拯救世人,我们的神是主动向教会显现的神。祂显现:φανερόω,使人知道。人的堕落是人自己想知道善恶;如今,道成肉身的神主动来带领我们知道应该知道的;而神的显现和带领是教会存在和侍奉的前提。φανερόω在约翰福音中出现了8次(约翰福音1:31,2:11,3:21,7:4,9:3,17:6,21:1,21:14),其中21:1与21:14前后呼应——主的显现和将主显现,这才是教会。而显现的对象是特定的:τοῖς μαθηταῖς,向门徒。耶稣只向门徒显现,理由已经解释在约翰福音14:22-24中了。需要强调的是:主藉着圣道和圣礼向教会显现。这个真理还可以参考路加福音14:7-24以及马太福音22:1-14。符类福音关于筵席的比喻,已经告诉我们,复活耶稣为什么只是邀请门徒而非那些犹太人共进早餐。

主耶稣显现的地点是:在提比哩亚海边。只有约翰福音将加利利海称为提比哩亚海,而且约翰福音三次提到提比哩亚海都与“天上降下的粮”有关(约翰福音6:1,6:23,21:1)。提比哩亚(Τιβερι)这个概念指向罗马第二任皇帝该撒提庇留(Τιβέριος,路加福音3:1)。加利利海因为靠近提比哩亚这座城市而得名;而提比哩亚乃是希律安提帕为了谄媚该撒提庇留而建造的新城。将城市作为人本主义或对抗上帝的献礼工程,这种文明源流长(创世记4:17)。因此,约翰福音前后两场提比哩亚海的筵席,正好应验了这句经文:“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诗篇23:5)。凯撒和希律是仇敌,是世界之王,基督要在这样的世界里建立教会,拯救罪人。而诗篇23:5所说的“用油膏了我的头”,也可以指向使徒的按立与差遣。而“福杯满溢”可以指侍奉主所得的天上的赏赐。

(2)门徒(2-3a)

教会是使用什么样的“伟大人物”或“烂石头”建造起来的呢?门徒首先是离弃耶稣、违背主命返回加利利海重操旧业的门徒。复活的主对门徒有两次清清楚楚的命令。第一是约翰福音20:21,“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第二次是马太福音28:“7快去告诉他的门徒,说他从死里复活了,并且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里你们要见他。看哪,我已经告诉你们了。……10耶稣对她们说,不要害怕,你们去告诉我的弟兄,叫他们往加利利去,在那里必见我。……16十一个门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稣约定的山上”。我们看见,耶稣和门徒约定的是在山上见面,接受差遣;但期间门徒却下到海中,重操旧业。这是一群南辕北辙的约拿。

这里提到7个门徒,除了多马,应该都是耶稣第一批呼召的门徒——约翰福音21章与1章的首尾呼应是显而易见的。7若代表完全,就表明所有的门徒都是软弱的,没有谁比谁的生命好到哪里去。的的确确没有义人一个都没有。不仅如此,这7个人中特别提名的是西门彼得、称为低土马的多马,并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业。这三个人共同的特点是都公开认信过耶稣是基督,然而却离开了主重操旧业。这就是人,这才是人。“还有西庇太的两个儿子”,两个人都比其他门徒更多经历过主。其中作者约翰是“主所爱的门徒”,没有任何过人之处,没有任何特别值得主爱的资本,同样的一同变为无用。另外两个门徒没有提名,可能是安德烈和腓力。他们没有被提名因为他们不具有前5人的那些特征;同时他们就是你我,你我签名认领就行。

最后这里聚焦西门彼得。彼得被特别强调,不是因为他更属灵,而是因为他是门徒的代表。主曾经指着他预言教会的建立:“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权柄原文作门)”(马太福音16:18)。另参马可福音16:7,“你们可以去告诉他的门徒和彼得说,他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里你们要见他,正如他从前所告诉你们的”。上帝定意要使用彼得这样的罪人,在仇敌面前和阴间门口建立教会,并且得胜。不仅如此,彼得作为“教会领袖”唯一的“过人之处”,就是他比别的门徒更不安分。彼得动议,一呼百应。没有任何一个反对的声音,没有人想做传道人。领袖带头重操旧业,带头返回埃及:“不花钱就吃鱼”。如果不是耶稣主动来寻找他们,不可能有后来的一切。

(3)虚空(3b)

奇妙的是,主怎样来找他们呢?上帝怎样寻找、更新和建造一位传道人呢?大致分两步,第一步就是让他在世界里一无所获;第二步则是旷野筵席,装备造就和差遣。我们先看第一步:“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ἐν ἐκείνῃ τῇ νυκτὶ,at that night。夜晚在约翰福音中一直是象征性的概念,指没有基督或没有光的生活状态,指世界,而这世界就是黑夜。νύξ在约翰福音中使用了7次,可以注意它的用法。

首先,有3次指向尼哥底母的政治恐惧(约翰福音3:2,7:50,19:39)。这一点非常重要。门徒之所以下海捕鱼,拒绝差遣,一个根本原因是政治恐惧(约翰福音20:19)。恐惧不是一次教导就能克服的,需要靠主连续的更新。而恰恰是因为生存恐惧,将我们的生命投入到黑暗之中。霾国人的生存恐惧和政治恐惧已经深入骨髓和灵魂了,因此需要主更多和我们共进早餐。其次,恐惧之中的人丧失了作工能力、特别是为主作工的能力(约翰福音9:4)。最后,因为生存恐惧、饥饿恐惧和政治恐惧而沦陷在黑夜中的人,就是陷入绝境中的人,就会跌倒,甚至开始吃人,犯罪(约翰福音11:10;13:30)。门徒一整夜一无所获,黑夜尽头正是他们进入绝望、试探和危险之际,主在最关键的时刻又一次拯救了他们,正如临门拦阻了犯罪中途的保罗。

另外请注意动词“打”,πιάζω,take (7x), catch (2x), apprehend (2x), lay hand on (1x)。这个动词在新约中出现12次,其中约翰福音就出现了8次,除了约翰福音21章,都指向“抓拿耶稣”(7:30,7:32,7:44,8:20,10:39,11:57)。一方面,人在黑暗世界里的打杀、捉拿,归根结底,是在伤害上帝的儿子。但是感谢主,祂没有让门徒在世界里打杀捉拿到任何东西。一方面,这让他们犯更少的罪,更少得罪神;另一方面,让他们更少罗得之妻的牵绊,可以去侍奉神。所以我们当为失去大陆感谢神的恩典。埃及王子摩西一无所有地离开了埃及,因为神要使用他牧养羊群。如果他们打了很多鱼,就不会重新跟随主。我们在这世界里一无所获,也因为世界的王应该在我们的主里面一无所有。捉拿耶稣的世人,将被耶稣捉拿,或者拯救和差遣。

2、早晨(4-8)

4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不知道是耶稣。5耶稣就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

6耶稣说,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他们便撒下网去,竟拉不上来了,因为鱼甚多。

7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对彼得说,是主。那时西门彼得赤着身子,一听见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里。8其余的门徒(离岸不远,约有二百肘,(古时以肘为尺,一肘约有今时尺半)就在小船上把那网鱼拉过来。

(1)小子(4-5)

“天将亮的时候”,可以翻作“破晓”。πρωΐα,early, pertaining to the morning, at day break。这是正饥饿的时候(马太福音21:18);这是罪人要吃人的时候(马太福音27:1);这是吃人还要将自己打扮的很干净的时候(约翰福音18:28)。什么都没有打到就饥不择食,就可能铤而走险。就是在这样的时候,耶稣在我们的生命中显现了。我个人猜想,起初蛇引诱夏娃看知道树上的果子,也应该是夏娃亚当饥肠辘辘的时候;因为后来魔鬼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试探了耶稣(马太福音4:1-4)。耶稣来了,门徒又一次不认识(εἴδω)主(约翰福音20:14;路加福音24:16)。像以马忤斯的故事一样,门徒藉着圣道和圣餐才认识主(路加福音24:13-32)。主总是能踏着黑云降临,但人在黑云中看不见主。约翰没有告诉我们耶稣怎样站在岸上。这不是重点,正如耶稣的身体怎样临在于圣餐不是重点一样。重点是耶稣的话语:“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耶稣当然知道他们没有吃的,这个问题可能有两个用意:反省门徒所侍奉的世界给他们什么了(一无所有);第二;思想他们应该在哪里吃饭。

“吃”以及吃什么,仍然是根本问题。耶稣对门徒的称呼是小子,孩子们。αιδίον,a young child, a little boy, a little girl;infants。这个字在约翰福音指需要医治和产难重生的孩子(约翰福音4:46,16:21;约翰福音13:33用的则是另外一个字,τεκνίον,a little child,加拉太书4:19;另参马太福音11:25和以弗所书4:14νήπιος)。约翰一书中用的都是τεκνίον。现在加利利海边的这些门徒,属灵年龄大约是幼儿园中班的水平。他们需要喂养,需要靠着喂养长大成人——神要在吃奶的口中建立能力。耶稣来关心他们“吃”的问题,特别是吃什么的问题。正如上帝在7天创造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的问题。προσφάγιον,anything eaten with bread;spoken of fish boiled or broiled。这个名词在这个语境下主要指作为食物的鱼。没有。他们还是诚实的。承认这世界什么都没有给我们,是我们转向基督的前提。

(2)神迹(6)

遭遇基督,必有神迹发生。环境被逆转,生命被更新。这是新时代第一个神迹。问题是,神迹是怎样发生的。神迹的发生是从圣道开始的,是从主的话语开始的,是从听道信道开始的。基督用话语来解决问题:“耶稣说,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

这句话更在坚固门徒的信心:信必得着。网,δίκτυον,在约翰福音21章中出现三次,6,8,11(在新约圣经中出现12次)。马太福音13:47-48这样说:“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聚拢各样水族。48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收在器具里,将不好的丢弃了”。相关信息还可以参考马太福音3:19和路加福音5:10。如果船预表教会,那么“右边”是什么意思呢?可以参考历代志下4:“6又制造十个盆,五个放在右边,五个放在左边,献燔祭所用之物都洗在其内。但海是为祭司沐浴的。……10将海安在殿门的右边,就是南边”。这是对所罗门建殿的吩咐。当然,这个信息或者只是表明:主怎样说,门徒怎样顺服。没有道理没有意义;唯一的意义是这是主说的,“信必得着”。得着:εὑρίσκω,请注意这个字在约翰福音中的用法:找到门徒或在圣殿里发现(1:41,43,45;2:14;5:14;9:35; 11:17;12:14);找到耶稣(6:25,7:34-35;10:9;18:38;19:4,6;另参创世记22:17,24:60;申命记9:1;撒母耳记上2:8;耶利米书15:16;马太福音19:29,21:22;约翰福音16:24)。

门徒完全相信了,“他们便撒网下去”。鱼甚多:τοῦ πλήθους τῶν ἰχθύων,the multitude of fishes。ἰχθύς,在约翰福音中也出现3次:6,8,11。约翰福音不仅有不同的羊,也有不同的鱼。约翰福音6:9,6:11以及21:9,10,13用的是另外一个字,ὀψάριον,指可以直接食用的鱼。因此特别注意21:10耶稣对他们说,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这与圣餐的真理是一致的——耶稣吩咐或宣告的时候,那鱼就已经可吃了。“拉不上来”,可以预言将来的基督徒会漫延过巴勒斯坦,人数果然如海沙一样多;亚伯拉罕的后裔将成为大国。而拉=吸引,ἕλκω,to draw, drag off;metaph., to draw by inward power, lead, impel。这可以参考约翰福音6:44,“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另参约翰福音12:32)。值得一提的是,约翰福音18:10用的也是这个字:“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拔”和“右边”都出现了:拉网救人还是拔刀杀人?在船上得人还是在墓地砍人?

(3)门徒(7-8)

约翰先认出来耶稣。这可能和他站在十字架下面以及见证空坟墓有关。更多经历主,就更多认识主。当然,这反过来也值得约翰反省——更多认识主的他,仍然重操旧业。现在我们来看彼得的反应。首先请注意彼得的现状:赤着身子。而且他一直赤身,ἦν γὰρ γυμνός,for he was naked;ἦν用imperfect。这是赤膊上阵要跟谁拼的革命状态。是雄起、加油的霾国状态。是不顾羞耻也要成功的立志状态。

但是他“一听见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里。”束,διαζώννυμι,to bind or gird all around;to gird one’s self with a thing, gird a thing around one’s self(约翰福音13:4-5)。外衣,ἐπενδύτης,应该是专指渔夫穿的“工作服”;彼得打鱼的确到了忘我的境界。这个字出现在哥林多后书5:1-5,“1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2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3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4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5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神,他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原文作质)”。我们的问题是,彼得为什么穿衣跳海?第一个答案是:彼得为自己再一次离开主、拒绝使命而羞愧地跳进海里(路加福音5:8)。跳水和穿衣都是为了遮盖自己,如同亚当夏娃(创世记3:8-11,另参创世记9:20-22,3:21)。第二种可能是,彼得就像约拿,要下到海中继续逃离主的差遣。而一些古卷将下文耶稣三次呼召彼得“约翰的儿子西门”,写作“约拿的儿子西门”。第三种可能,彼得看见主极度兴奋,就快速向耶稣这边游来(马太福音14:28-29)。很多人接受最后这种观点。跳:βάλλω,这个字就是21:6重复两次的撒(网)。彼得自己成了需要从海里重新打捞上来的“大鱼”。

“离岸不远,约有二百肘”,这可能是强调这的确是一个神迹,因为近岸很难发现这么多大鱼。这里特别强调其余门徒在“小船”上。约翰福音21章实际上有两种船。21:8,πλοιάριον,a small vessel, a boat(6:22-23);而21:3,6,πλοῖον,a ship。当时的情况可能是这样:彼得和约翰在一艘大船上按主的吩咐撒网捕鱼;但此时其他门徒在另外一艘小船上。彼得跳海之后,小船上的其他门徒过来把约翰彼得船上的那网鱼拉到岸上。这也比较符合实际,因为约翰的出身算是“富农”,他的船应该比较大(马可福音1:19-20)。最后这一幕也让我们想起教会的同工。主耶稣关于合而为一的教导和代祷开始发生作用了。

3、早餐(9-14)

9他们上了岸,就看见那里有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10耶稣对他们说,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

11西门彼得就去,(或作上船)把网拉到岸上,那网满了大鱼,共一百五十三条。鱼虽这样多,网却没有破。

12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13耶稣就来拿饼和鱼给他们。

14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后,向门徒显现,这是第三次。

(1)摆设筵席(9-10)

我们必须明白:早餐已经预备好了。一方面,我们对这早餐没有任何贡献,因此变质说完全是天方夜谭。另一方面,我们根本不知道主是怎样作的,因此,代表说更是自作聪明。遗憾的是,门徒只看见火、饼和鱼,看不见主。那天早上,至少在早餐之前,门徒不过是灾民和加尔文主义者。耶稣是圣餐的主。在吩咐彼得喂养羊群之前,耶稣先喂养门徒和彼得。炭火,ἀνθρακιά,a heap of burning coals。复活前曾有一场炭火(约翰福音18:18)。根据这个背景,我们看见主体谅我们肉身的软弱;但是,祂更供应我们属灵的需要(出埃及记40:1-15)。这不是一般的早餐,这是按立祭司的仪式。所以耶稣吩咐门徒参与进来,将自己献上。“耶稣对他们说,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于是彼得率先行动。我不知道彼得何时以及怎样爬上来的。总之,他去了,将门徒没有完成的工作继续完成。这个事工真是一波三折:其余门徒只是“把那网鱼拉过来”,而彼得再去“把网拉到岸上”。“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哥林多前书3:6)。

(2)鱼的数目(11)

我们可以把11节这句话交叉结构:“把网拉到岸上,那网满了大鱼,共一百五十三条。鱼虽这样多,网却没有破”:

把网拉到岸上,

那网满了大鱼,

共一百五十三条。

鱼虽这样多,

网却没有破。

中心就是一百五十三条鱼。鱼很大很多。“满了大鱼”(μεστὸν ἰχθύων μεγάλων,full of great fishes);“鱼这样多”(τοσούτων ὄντων,all there were so many)。这里的“多”(τοσοῦτος,of quantity: so great, so many;约翰福音6:9等)不是6节的“多”(πλῆθος,a multitude;约翰福音5:3等)。值得强调的是,“大鱼”这个概念在旧约中是有特定含义的。首先它只是中性词,指相对强大的被造物(创世记1:21),然后指魔鬼或魔鬼权势之下的人五六人和人模狗样;旧约也屡次宣告了神对大鱼的胜利(诗篇74:13,148:7-12;以赛亚书27:1,51:9;耶利米书51:34;以西结书29:3,32:2;约拿书1:17)。我们曾经指着约翰一书3:8和马太福音16:23讲论这个道理:即使是基督徒,包括彼得,也常常是魔鬼的工具,需要时时刻刻被主保护和更新。教会要作更大的事,要捕捞更大的鱼——整个罗马帝国从皇帝开始都将归正。按这个前提,我们来讨论153这个难题。我愿意相信这是彼得数算的,这不仅符合彼得的性格,也符合渔夫的商业习惯。

一般来说,关于153有两种观点。第一种强调,153就是153,真实记录,表明事件的真实性。最多可以发挥到这个程度:153条鱼代表很多鱼;这也是一次数点民数,每一条鱼在神面前都是宝贵的。第二种观点就是各种属灵的发挥。有人用153代表神子民的总数,这可能来自St.Jerome引证那个传统:海里共有153种鱼(参见以西结书47章)。但这个观点缺少实证和圣经根据。约翰福音11:52只是旁证:“也不但替这一国死,并要将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不过有人引证使徒行传2:8-11有17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根据,然后对17这个数字进行数学上的演算:1-17的连续相加等于153;17组成等边三角形,等等。另外有人研究153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字母,希伯来字母指向这个含义:The age o come;希腊字母则指向这个含义:Peter(76)+fish(77)……

但如果我们指着大洪水看人类,所有的人都是水中之物,按罪当被淹没。而这恰恰是上帝设立洗礼的缘故,好让我们靠着恩典出死入生。从出埃及记开始,第一代该被淹死的是过红海的以色列人,但这场洗礼之后,以色列民众中涌现出71条大鱼(民数记11:16-25)。这是以色列的大鱼阵营,70位长老和官长再加上摩西,共71位。然后我们看新约时代另外70位大鱼。路加福音10:1,“这事以后,主又设立七十个人,差遣他们两个两个的,在他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如果再加上12使徒,我们就可以得出旧约和新约两代大鱼的总数:71+70+12=153。

更有可能的是,153条大鱼是面向未来的神迹,已经、正在并将继续在教会历史中不断应验。

“网却没有破”,教会很大,但是合一。“破”这个概念值得特别强调:σχίζω,to cleave, cleave asunder, rend;to divide by rending,to split into factions, be divided。这个动词主要指向分裂(约翰福音19:24)和分门结党(使徒行传14:4,23:7)。大鱼都不可一世,聚集在一起还不至于将网撕破,这是另外一个神迹。这个神迹只有在真正的教会中才是可能的,因为这样大鱼被更新为羊,并且有一位救主,一位大祭司,服侍和治理神的家。

(3)神的服侍(12-13)

耶稣亲自邀请我们来吃早饭,耶稣亲自喂养我们。这是典型的圣餐情形。我们也可以将12-13节交叉结构:

12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

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

13耶稣就来拿饼和鱼给他们。

一方面,主呼召我们进入祂的筵席;另一方面,祂亲自服侍我们。而中间的信息,也是在强调耶稣是主,是我们的救主,也是圣餐的主人;祂真实地藉着圣礼与我们同在(真实临在)。

来吃,Δεῦτε ἀριστήσατε,come and eat。副词δεῦτε没有任何时态,come hither, come here, come;interjection, come!, come now!这个副词常常用来吩咐很多人前来:“得人如得鱼”(马太福音4:19);“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28);“来吧,我们杀他”(马太福音21:38);“请你们来赴席”(马太福音22:4);“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马太福音25:34);“你们来看安放主的地方”(马太福音28:6);你们来看基督(约翰福音4:28)……最后,“你们聚集来赴神的大筵席”(启示录19:17)。早饭,ἀριστάω, to breakfast;by later usage, to dine(约翰福音21:15;路加福音11:37,14:12-13;马太福音22:4);圣餐未必是晚餐,圣餐是主的筵席。

“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情况类似约翰福音4:27,但理由不同。前者因为抖机灵,后者因为敬畏。因为他们了解这些言行背后的圣经语境。知道,εἴδω,与4节是一个字。从不知道到知道中间经过圣道和圣礼。

“13耶稣就来拿饼和鱼给他们”。这里有三个并列的动词。来,ἔρχεται,Tense: Present,Voice: Middle or Passive Deponent,Mood: Indicative。拿,λαμβάνει,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给,δίδωσιν,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都是现在持续时,耶稣主动,事实称述。

另外,旧约和新约圣经所有筵席的信息应该连成一体,最后指向圣餐和羔羊的婚宴。除了圣餐经文以外,这些信息至少包括创世记21:8,43:16;撒母耳记下3:20;列王记上3:15;历代志下30:22;诗篇23:5;诗篇78:19;箴言9:2;雅歌2:4,3:11;以赛亚书25:6;马太福音22:1;路加福音5:29,12:36,14:8-24;约翰福音2:1,12:2;启示录19:9。圣经中一直有两种筵席,主的筵席和鬼的筵席(哥林多前书10:21;罗马书11:9;创世记29:22;士师记9:27,14:10;撒母耳记上25:36;列王记上1:41;以斯帖记1:3;诗篇69:22;箴言9:17;以赛亚书5:11,21:5,65:11;但以理书5:1;马可福音6:21),这是需要特别分辨的。

(4)三次显现(14)

约翰福音21:14与21:25是平行的,两次圣灵的旁白对两个主题分别作出总结。约翰福音大量使用7和3 的概念,表明神学上的完全。三次显现(前两次在约翰福音20:19,36),这个复活见证是充分的——耶稣真的复活了。不仅如此,这三次显现也与教会真理相关:一方面,耶稣向门徒显现是为了膏立和差遣他们建立教会;另一方面,耶稣要与教会同在。马太和马可记载复活的耶稣在加利利向门徒显现,路加福音记载复活的耶稣在耶路撒冷向门徒显现,而约翰福音记载复活的耶稣先后在两个地方显现。关于复活后的显现,可以参考哥林多前书15:3-8,“3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4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5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6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7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8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

简而言之,复活显现有两个目的。第一、证明复活:耶稣是神;第二、差遣门徒:建立教会。新约圣经的相关信息首先是马太福音28:16-20;其次。在马可福音16:9-20。马太和马可都谈到了差遣门徒,特别是谈到了洗礼和教导。不过马可福音补充了门徒的不信和刚硬。再次,路加福音24:13-53以及使徒行传1:1-11,最后是约翰福音20-21。我们可以注意到,从马太福音到约翰福音,复活之后的经文越来越长,这至少显示了教会在福音事工中逐渐上升到核心地位这个趋势。不仅如此,路加和约翰不再强调洗礼,反而共同地聚焦复活的耶稣向门徒展示身体以及与门徒共同用餐。这应该表明,以圣餐为中心的教会已经在各处建立起来了。同时,由于圣餐初始,一定有很多乱象,因此众教会亟需圣餐真理的教导。事实上,保罗所经历的主的显现,应该也和圣餐有关。这一点可以参考哥林多前书11:23-29,“23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

二、牧羊(15-25)

约翰福音21章实际上记录的是耶稣对门徒的重建和差遣。牧者是教会事工的基础和前提。怎样拆毁教会呢?第一是废弃牧职,没有牧师:“因无牧人,羊就分散。既分散,便作了一切野兽的食物”(以西结书34:5)。第二是攻击和控告牧师,“击打牧人,羊就分散”(撒迦利亚13:7)。而建造教会则首先要按立牧师,在真理和爱心上建造牧师。其次,则避免牧师之间的相咬相吞。而这两方面,正是约翰福音21:15-25的两个主题。

1、三问彼得(15-17)

15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约翰马太十六章十七节称约拿),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阿,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

16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阿,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

17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阿,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

在我们研讨耶稣和彼得三次对话之前,我们需要说明三个问题。第一、耶稣已经指着西门巴约拿要建立教会(马太福音16:17-19)。约翰福音21章中,有古卷每一次都提到“约拿的儿子西门”。约拿,Ἰωνᾶ,。彼得确实像约拿。第二、彼得三次否认主与三次被重建是完全平行的。彼得三次否认主,耶稣并没有否认彼得。第三、彼得在约翰福音21章中已经“杰出了”了3次:“3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7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对彼得说,是主。那时西门彼得赤着身子,一听见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里”;“11西门彼得就去,(或作上船)把网拉到岸上”——这三次也可以指向彼得的重生过程:软弱、悔改、顺服(服侍)。

这场对话有4个重要概念:爱、羊、知道、喂养。我们必须借助于原文才能真正理解这段经文的意思,特别是,我们才能明白这段经文怎样应验了诗篇78篇中的相关预表——彼得在用话语试探主,但主一直在更新和造就他。我们可以把这些概念放在表格中:

第一次:ἀγαπάω,φιλέω,εἴδω,βόσκω,ἀρνίον

第二次:ἀγαπάω,φιλέω,εἴδω,ποιμαίνω,πρόβατον

第三次:φιλέω,φιλέω,γινώσκω,βόσκω,πρόβατον

现在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些概念。主第一次用的爱是ἀγαπάω,这是指神的爱,特别是舍己的爱;或者人爱神的爱以及基督徒的彼此相爱。这个字在新约圣经中出现了142次,只有5次是负面的:爱人的荣耀(路加福音11:43),爱黑暗(约翰福音3:19),贪爱世界(提摩太后书4:10;约翰一书2:15),“贪爱不义之工价”(彼得后书2:15)。但是这个动词以神或基督为对象的时候,永远是正面的含义。然而彼得用的爱是φιλέω,这个字在新约圣经中出现25次,这个爱也可以指圣父对圣子的爱(5:20),基督对罪人的爱(11:3,20:2等);但是,这个字以基督为对象的时候,同时可以指向犹大之吻(马太福音26:48;马可福音14:44;路加福音20:47)。这一点令人震惊不已。

牧者以及平信徒对基督的爱,最可怕的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强吻基督,利用基督谋取个人的利益和荣耀,甚至卖主换取钱名。第二则是标榜爱主却不爱教会,标榜爱主却不牧会也不参加聚会。正因为如此,耶稣专门强调两个事实。第一、“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这些”(τούτων)是指什么呢?传统上认为可以指彼得所数算的鱼,早餐或看得见的神迹奇事和利益;也可以指其他门徒(这些人)。这是亚当夏娃面对的试探:好作食物、悦人的眼目……彼得完全可能像其他犹太人一样,追随耶稣只为吃饼得饱;爱人的荣耀胜过爱主。或者,彼得可能限于建造11个使徒组成的地盘或棚子。不过根据21章的语境,“这些”更可能指“这些人”,就是其他门徒,包括约翰。第二、“你喂养我的小羊”——只有藉着牧会才能证明你的爱。不一定每一位平信徒都要起来牧会,但至少你不能停止聚会,参与和支持牧会的工作。

彼得强调“你知道我爱你”。彼得前两次使用的“你知道”和第三次“你无所不知”的“知”,都是εἴδω。这相当于蛇说的:“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世记3:5)。这三次“你知道”彼得可能都是在欺哄或敷衍神。一直到第三次彼得说“你知道我爱你”的时候,彼得才真使用γινώσκω这个动词,而这个动词在于表明,他终于承认,耶稣真的知道他,也知道他所有的语言游戏。主耶稣第一次说的是喂养,βόσκω,to feed;portraying the duty of a Christian teacher to promote in every way the spiritual welfare of the members of the church。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字在符类福音中主要指喂猪(马太福音8:30,8:33;马可福音5:11,5:14;路加福音8:32,8:34,15:15)。刚刚归正的基督徒,都具有猪性(猪学),这需要牧者加倍忍耐。关于猪学,我们已经讨论得非常充分了:魔鬼附身,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圣洁,总是论断别人将自己分别为圣(以赛亚书65:5)。而喂养的对象是小羊,ἀρνίον, lamb。

第二次主继续使用ἀγαπάω表示爱,实际上耶稣在更正彼得:你说的是φιλέω,但我说的是ἀγαπάω。然而彼得不死心,继续想蒙混过关。因此彼得第二次继续使用φιλέω,继续使用εἴδω表示知道。但主却换了动词和宾语。耶稣第二次使用的不是喂养,而是牧养:ποιμαίνω,to feed, to tend a flock, keep sheep;to rule, govern(马太福音2:6)。而对象不再是小羊,而是大羊:羊:πρόβατον, sheep。主应该是起来强调,你说的那种爱,不可能从事牧养教会的工作,而且要用一生带领羊群走到底,并且管理教会。换言之,你不仅要喂养小羊,还要牧养大羊,带领他们一同成长。而这个混同小羊和大羊的教会,需要牧者百般忍耐,一生摆上。

第三次主引用了彼得的爱,φιλέω。主的意思似乎在反问彼得:你是用φιλέω来爱我,你以为我不清楚吗?我非常非常清楚。也许正是因为耶稣第三次用了彼得所用的φιλέω,彼得才发现自己被看穿了。当然,这第三次也可能让彼得想起了自己怎样三次否认主(约翰福音13:38;16:32),以及诗篇78篇的相关背景。更重要的原因是,耶稣让彼得反省自己里面根本没有神的爱。于是彼得“忧愁”:λυπέω,被动语态。to make sorrowful;to affect with sadness, cause grief, to throw into sorrow;to grieve, offend;to make one uneasy, cause him a scruple(另参约翰福音16:20)。彼得的爱和属灵高调被戳穿了,状况很像马太福音19:22那位豪言壮语的少年人:“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这确实很尴尬。于是彼得不得不承认,“你无所不知(εἴδω)”,“你知道(γινώσκω)我爱你”。这个“知道”可以参考约翰福音2:24-25,“24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25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以及约翰福音16:30,“现在我们晓得你凡事都知道,也不用人问你。因此我们信你是从神出来的”。但是,彼得最后一次用的爱仍然是φιλέω。这时候,他强调的可能是γινώσκω特别正面的那部分信息。一面是真爱主,一面是真卖主,对名牧或不牧会、不聚会的牧者和基督徒来说,这两方面都是真实的。

最后一次,耶稣使用的又是喂养,βόσκω;但是,宾语仍然是大羊:πρόβατον。这大羊也具有猪性,因此仍然需要像喂养小羊一样喂养。一些教会有所谓“头羊”的说法,这种人本主义的属灵等级观念实在荒诞不经。喂养大羊更无利可图,强吻的爱完全不能胜任——你不能将大羊放在一边去卖主赚钱,他们同样是不能离开父母的婴孩儿。无论如何,让我们感谢主,彼得继续在更新中。这有他自己的书信作见证(彼得前书5:1-4),更有他最后的殉道为证。

2、死荣耀神(18-19)

18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19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

最后耶稣告诉彼得:基督的仆人最终要为主去死。这从根本上拆毁了彼得一切的高调。实际上,耶稣是四次重建彼得:你没有神的爱,但我与你同在。那种强吻之爱,那种关于信仰的商业主义设计,都彻底被废弃了。不仅如此,彼得的更新也需要一生的时间。即使到晚年殉道,彼得仍然需要神的带领。换言之,彼得最后的“壮烈”仍然不是出于他自己,而是神在他身上的工作。约翰福音中“实实在在地告诉你”共出现了25次,第一次用在拿但业身上,最后一次用在彼得身上。这个“自己束上带子”和“别人要把你束上”的比喻,指向彼得一生的更新过程:从完全体贴自己的意思,到被动顺服神的意思。另外,18节中的“带到”一词(φέρω)与10节中的“拿”是一个字。彼得像鱼一样被人拿去吃掉(约翰福音13:36;彼得后书1:14)。

约翰福音在这里再一次解释何为“荣耀”。指着:σημαίνω,to give a sign, to signify, indicate;to make known。这个动词在约翰福音出现3次,都指向死(12:33;18:32)。约翰福音中的所有“荣耀”都与死而复活相关。因此,你不想死,甚至钉别人死,你根本没有任何资格谈什么荣耀神学。只是主认为的荣耀,人看为可耻的;人看为荣耀,主看为可耻的。荣耀神学要荣耀神,不要死;所以彼得不愿意这个荣耀,他们更愿意那个荣耀。彼得对荣耀的认识也是逐渐完成的:“7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8务要谨守,儆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9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10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11愿权能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彼得前书5:7-11)。

在彻底讲清楚何为“爱我”之后,耶稣再一次呼召彼得:跟随我吧:Ἀκολούθει μοι,Follow me。即使主耶稣预言彼得用死去荣耀神,仍然是主在前面带路。殉道仍然不是个人决定的,乃是神的作为。这让我想起路德怎样斥责“猪猡一样的神学家”:“说人靠自己可以爱上帝超越爱一切,简直就是疯子的胡言乱语;因为这样一来恩典就不再必须了”。同样重要的是,在我们跟随主的一生里面,“跟随我吧”这样的呼唤,不止一次,而是多次——我们实在软弱,因此只有靠着不断呼喊,我们才能重新得力(马可福音1:17)。

3、两位使徒(20-25)

20彼得转过来,看见耶稣所爱的那门徒跟着,就是在晚饭的时候,靠着耶稣胸膛,说,主阿,卖你的是谁?的那门徒。21彼得看见他,就问耶稣说,主阿,这人将来如何?22耶稣对他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

23于是这话传在弟兄中间,说那门徒不死。其实耶稣不是说他不死。乃是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24为这些事作见证,并且记载这些事的,就是这门徒。我们也知道他的见证是真的。25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的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

(1)彼得(20-22)

耶稣对彼得的三次坚固和更新,不是彼得能马上接受的。这从彼得接下来的问题就可以看出来。彼得对自己的结局感到不满:凭什么,凭什么不是别人,偏偏是我;特别是,凭什么不是约翰。信仰不是我们和别人的关系,只是我们跟主的关系。但初信者或假信者正相反:攀比,嫉妒;看人预备论断或知道善恶,预备抱怨主和自以为神。

彼得转过来:ἐπιστρέφω,to turn to。就是从耶稣面前将目光转向人。这个动词可以参考约翰福音12:40,“主叫他们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们眼睛看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彼得需要再一次转过来求医治。因为他转过来去看人:βλέπω,to see, discern, of the bodily eye。这个动作正如夏娃不看生命树,偏偏看善恶树一样。这个字常指“眼睛就明亮了”(约翰福音9:7等)。彼得以为自己看见了,反而还是瞎眼的(另参约翰福音13:22等)。约翰福音21:9用的也是这个动词——他们一上岸,看见的就是火和食物。他们看不见主。教会最大的问题是看人。该隐看亚伯,觉得亚伯更蒙爱;于是成了杀害弟兄的凶手。含看挪亚,结果落入咒诅。米利暗看摩西,长了大麻烦。法利赛人看税吏,回去被降为卑……值得一提的是,21节的“看见”就是前文的“知道”(εἴδω)。彼得知道和自认为认识或了解约翰,因此似乎有资格论断约翰。彼得实际上在重复马大对马利亚的攻击。οὗτος δὲ τί,but what this,但这位如何?

主回答彼得:τί πρὸς σέ,what to you,与你何干。这个句式与2:4类似,Τί ἐμοὶ καὶ σοί,我和你有什么相干。约翰福音首尾呼应确立了两个原则:神的事和别人的事你都不要管。愚蠢就是分不清人的事和神的事,也分不清别人的事和自己的事。马利亚想管上帝的事,彼得想管约翰的事。或者说,彼得既想管别人的事,也想管上帝的事。于是耶稣再一次坚定19节这个命令:σύ ἀκολούθει μοι,follow thou me。但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你”——不要管别人,管好你自己;“你”只管自己来跟随我。教会破碎和溃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会众人爱管闲事,平信徒管牧师的事,同工管同工的事,结果导致教会内耗和自我拦阻。所以帖撒罗尼迦后书3:11-12说:“11因我们听说,在你们中间有人不按规矩而行,什么工都不作,反倒专管闲事。12我们靠主耶稣基督,吩咐劝戒这样的人,要安静作工,吃自己的饭”。提摩太前书5:13指着这些人说:“并且她们又习惯懒惰,挨家闲游。不但是懒惰,又说长道短,好管闲事,说些不当说的话”。最后是彼得自己的反省:“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彼得前书4:15)。

(2)约翰(23-25)

看人如癌,魔鬼乐之;教会不能免俗。这出于蛇的“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约翰福音21:23实在令人感慨不已,值得教会反省。“于是这话传在弟兄中间,说那门徒不死”。主对彼得的教导那么清楚,但是基督徒仍然看人,现在不看彼得定睛约翰。于是关于人或约翰的新闻成为热点,谣言漫天。弟兄中间,也可能存在嫉妒和追捧。然而他们都误解主的意思,主的意思重点在“与你何干”。结果,约翰不仅与彼得相干,现在也与众弟兄相干了。或者他们根本不在乎主是什么意思,他们要按自己的意思,人的意思,利用主的话语拜偶像,或继续吃人的筵席。这些人是羊,也是小羊。他们需要真理的继续带领,需要等候圣灵的降临。

主的拣选和使用,特别是众教会的议论纷纷和嫉妒分争,甚至闻风而动,趋之若鹜,都会对约翰造成一种压力。从此以后约翰是否就成了名牧、要显在人前呢?现在我们来看圣灵藉着约翰给我们的功课。我们至少可以从约翰身上学到三重功课:

第一、主前谦卑自己。一直到约翰福音结束的时候,约翰仍然羞于将自己的名字荣耀天下。而且约翰还有一个美好的见证,就是在使徒行传中,谦卑自己作彼得的同工和配角。

第二、视人言如粪土。这也是保罗的见证:“1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2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3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4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5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哥林多前书4:1-5)。

第三、专心见证真理。这里有两个动词分词来说明这个门徒的侍奉。首先是μαρτυρῶν περὶ τούτων(of these),见证这些事。其次γράψας ταῦτα(these),记载这些事。另外注意“我们知道”,οἴδαμεν,we know。这见证是给“我们”的;知道,εἴδω(完成时)。而且约翰的见证“是真的”,ἀληθής,是真理,是诚实的。这些事已经成书:τὰ γραφόμενα βιβλία,the books that should be written;这书就是圣经。这句话与启示录22:18-21平行。

关于约翰或教会的侍奉,至少有如下特征:

第一、为这些事作见证(这些事就是约翰福音记录的耶稣言行);

第二、用圣经作为见证(不是道听途说和主观经验,而是客观真理);

第三、我们一同作见证(我们就是教会,并且合一、同工);

第四、诚实作主的见证(是真的,见证的是真理,而且是就说是);

第五、见证总指向耶稣(我们和你们是谁根本不重要);

第六、只能作部分见证(承认我们的有限和神的无限);

第七、努力作必要见证(效法耶稣,向世人做最必要的见证)。

约翰福音第21章最后这节经文,至少在3个意义上与约翰福音第1:1平行或首尾呼应。约翰福音1:1中的第三个“道”(道就是神)与约翰福音21:25中的“耶稣”呼应,道成肉身为耶稣,耶稣是神。1:1中的第二“道”与“书”呼应,圣经就是神的道。1:1中的第一个“太初有道”与“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平行。“世界”与“太初”形成空间和时间的交叉,从宇宙两个维度见证耶稣是神——祂进入时间也进入空间;祂超越时间,也超越空间。这是我们所见证的神,这是我们的神,这是我们此时此刻此间昔在今在永在的神。约翰福音最后一个字是阿门(ἀμήν)——圣灵阿门这样的见证,这样的信仰。这是我们的信仰,阿门。

应用:保家卫国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个事实,约翰福音和四福音书结束的时候,以及使徒行传增补使徒的时候,都没有“女使徒”。而在希腊文中,使徒(ἀπόστολος)这个概念本身也限于男性。不像执事这个名字可以同时指向男女(τὴν ἀδελφὴν,罗马书16:1)。事实上从约翰福音20:19开始,就是从耶稣明确“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开始,一直到21章结束,就不再有姐妹出现了。不仅如此,彼得和约翰在这里所承担的使命,以及两个人各自背负的十字架,也能让我们进一步理解圣经禁止女牧者的良苦用心。一方面,彼得要用死荣耀神,这不是一个比喻,这是牧者生活的事实。另一方面,约翰面对教会的围观和论断,仍要坚持默默无闻地见证基督。

不过最近一个实际上不新鲜的的新观点起来搅扰教会:“女使徒尤妮亚”(罗马书16:7)。这场思潮中让我想起蛇起初怎样闯入乐园,紧紧盯住了夏娃。将夏娃放在亚当之上是蛇破碎神国的惯技。教会是乐园的雏形,因此约翰福音最后一章同时应该有保护夏娃的深意。在罗马书的课程里面,我们还会面对“犹尼亚”(Ἰουνιᾶν)那个假问题。在这里我先简单回应如下。首先,在Ἰουνιᾶν这个accusative的名词上作文章完全是一个假问题。这一点可以参考下文:we should bear in mind that it is impossible from the original Greek to determine whether Paul means Junias (a man) or Junia (a woman). It is wrong therefore on grammatical grounds to insist that it is one or the other. In Greek and Latin the case of a noun is determined by the ending. In Paul’s sentence the ending is accusative. However, the accusative for both Junias and Junia is the same, Juni – AN.  That means, on the grounds of grammar, there is ambiguity. It could be either. This ambiguity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writings of the church fathers: one will favour Junia, and another Junias(Rev Peter Koehne)。另外,这位学者还提到,ἐπίσημοι(ἐπίσημος)希腊文字典中,主要是指对……而言是有名的,outstanding to……“This meaning is made clear in E H Gifford’s reference to a phrase in Euripides’ play, Hippolytus, line 103 (also listed in the Greek-English Lexicon edited by Liddell and Scott). Euripides says that the goddess Aphrodite (he calls her the Cyprian because of her origin in the foam of the sea off Cyprus) was episēmos en mortal human beings (brōtois). That cannot mean ‘outstanding among (in the number of) mortal human beings’, because according to Greek religion Aphrodite was not a mortal being but an immortal goddess. That means episēmos en must mean ‘outstanding (of high regard) to mortals’, ‘held in high esteem by mortals’. This is true, because the cult of Aphrodite was highly popular in the Greek world.”

不过我在这里盼望大家返回圣经来看ἐπίσημος的用法,实际上更有说服力:马太福音27:16,“当时,有一个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εἶχον δὲ τότε δέσμιον ἐπίσημον λεγόμενον Βαραββᾶν)。巴拉巴很有“名望”绝对不限于在犯人之中,而是在彼拉多和犹太人中,不然那场对话就毫无意义了。巴拉巴对犹太人之名望,与尤尼亚斯对众使徒之“名望”,在逻辑上是平行的。不仅如此,无论是狱友(συναιχμάλωτος)还是使徒(ἀπόστολος),都是阳性名词。而且συναιχμάλωτος在新约中出现三次,都指向同监的男性犯人(歌罗西书4:10,腓利门书1:23)。何况无论那些人怎样狡辩,无法调和他们体贴人的意思与其他经文的明显冲突——他们实际上在定保罗是说谎的,圣经是自相矛盾的((哥林多前书14:33-38;提摩太前书2:11-12,3:1-2;提多书1:5–6)。事实上,教外流氓也正是这样攻击保罗的,他们批判保罗前后不一,甚至无知无畏无耻无端地污蔑保罗狱中有私生子……而就恩赐和资格来说,耶稣和彼得时代的妇女,每一位都比这个虚构的“尤妮亚”更应该被按立为使徒,那几位马利亚甚至撒罗米、约亚拿、苏撒拿们却都不是使徒。即使有教父支持“尤妮亚”又能说明什么呢?一些教父在释经上犯错误早就屡见不鲜的。如果使徒约翰时代没有前教父们或教会领袖们的过度释经,根本就不会有约翰福音起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了。

路德教会(LCMS)在罗马书16:7中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原文很难确定Ἰουνιᾶν的性别;第二、即使Ἰουνιᾶν是女性,也不等于她是女使徒。无论保罗这两位狱友是男是女,他们都是众使徒尊重的,也是保罗尊重的,更是我们尊重的。但是,对一位主内弟兄姐妹尊重,不应该僭越圣经相关的、清楚的教导。天主教对马利亚的“尊重”已经矫枉过正了,因此让每一个人安分守己,守住本分乃是圣经对教会一贯的保守:“又有不守本位,离开自己住处的天使,主用锁链把他们永远拘留在黑暗里,等候大日的审判”(犹大书1:6)。我们当记得,主是把马利亚交给约翰,而不是相反。最后让我们为约翰福音中的每一位马利亚赞美神,她们的谦卑顺服和勇敢见证,将永远成为神国的产业,祝福上帝的儿女,在纯正的真理上彼此相爱,同行天路。“27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28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拉太书3:27-28)。阿门。

【补记】约翰福音的结尾并不是大团圆的结局,而是彼得所代表的门徒与耶稣及其使命之间的冲突和张力。彼得要对等的爱(与神的关系),要平等的爱(与其他门徒的关系)。但神跟他要特别的爱,舍己甚至殉道的爱,不看别人的爱,牧会和传道的爱,彼得要比约翰更爱主的爱(约翰长寿,而彼得被钉,“不合理”)……这个张力充满了教会的历史,也是福音兴旺的奥秘。对“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以及两个“爱”字的重新解读,强调约翰福音21章中深刻的教会真理。那两个字真正的区别乃在于:ἀγαπάω强调不对等、不平等的爱或不公平的爱(当然可以同时用于神与人、人与人之间),而φιλέω强调的是对等和平等的爱或公平的爱(当然可以同时用于神与人、神与神、人与人之间)。彼得无法理解他和约翰的不同命运,从人的角度看,在任何意义上那是不公平的。所以彼得从头到尾不愿意放弃他的底线,至少他是诚实的。而彼得最后殉道,就完全出于神,那种“荣耀”不是出于他自己。教会只有在这三大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兴旺:比别人更深的爱、不要论断别人和神的关系、专心致志务要传道和听道。这是教会与社会的区别。深哉,神的智慧啊!

原著:不睡觉的晚上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神学
推荐图文
推荐神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