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里有个老姐妹最近得了一场病,这病困扰着她,使她起居不便,精神恍忽,眼睛昏花,耳朵不灵。
虽然老姐妹照样参加聚会,祷告,但,她总是喜乐不起来。她常常感慨地说:“哎,要是神把我的病拿走,一切就会像过去那样美好。”
保罗尚且会软弱,老姐妹软弱就不奇怪了。
出于神的美意,神把一根刺放在保罗身上,为这事,保罗三次求主把这刺拿掉。神没有把刺拿掉,却对保罗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
明白了神的心意后,保罗说:“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12:9-10)
对于“身体上的痛苦”,世人的哲学是:“不能医治,便要忍受。”但保罗却见证说:“不能医治,便可享受。”
容我举个简单的比喻说明这道理:
有一次,我跟我的一个朋友去郊外的鼓山玩。
如今的鼓山,通向山上的路有好几条,还有盘山公路。但,最为经典的通道是“古道”。
古道两旁,风光旖旎,苍松滴翠、奇葩流红、岩秀谷幽,流水潺潺,隐显起伏的岩石上留下了历代文人雅士的各种题刻。古道上,每隔一里就建有一亭,一共七个亭。每一个亭都有它的故事。比如,更衣亭,据史料记载,有一次,开闽王王审知登鼓山时,曾在这里倚石小憩并更衣,后人便将这亭命名为“更衣亭”。沿古道上山,一路上可领略到亚热带的自然风光。回首身后,极目远处,福州城宛如一幅巨大的画卷,在游人眼底展示无遗……古道风景,美不胜收。
我跟我的朋友到了鼓山时,我说我要一路登山上去,我的朋友说,他受不了登山,要坐车上去。
最后,我们各走各的。
我们在山上“会师”。我足足地享受了沿着古道布满的自然风光。虽然登山辛苦,但付出的代价很值。我的朋友什么也没看到,更没有享受到。
这个例子虽然简单,却很能说明问题。
老姐妹得了病,神可以“一步到位”治好她,像我的朋友坐车上山一样;神也可以把病留在她身上,让她“享受”她还没享受过的恩典,像我徒步登山,一路享受自然风光一样。
当然啰,老姐妹希望神一步到位地治好她,这种愿望没有错,保罗为了要神把他身上的刺拿掉不也求告神三次吗?但,神比保罗清楚:把刺留在他身上更好。出于同样的原因,神把病留在了老姐妹身上。
神把刺留在保罗身上。假若保罗不愿意接受,神的恩典之门不会开启;假若他愿意接受,神便开启了恩典之门,这刺也不那么难受了。重要的是,保罗因此享受到之前他不曾享受到的“神的能力”,生命长进了,天上的冠冕也“加增”了。
这个属天定律适合于所有神的儿女。
谨记神的话语:“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