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某镇有位老人,5个儿子都是成功的生意人。满堂儿孙住在各自的新房里,让耄耋(màodié:八九十岁)老父独居古厝(cuò)。老人的每餐饭都是孙子上学时顺带捎去的,没人管老人有没有吃饱,饭菜合不合口味;也没人顾得上老人冷暖,有没有生病。老人家中的日常卫生更没人帮忙打理,村民们经过老人家门口时,总能闻到一股异味。儿孙春风得意,老人孤苦寂廖,在当下社会,这样的家庭,绝不是极端的个例。
曾有人辩解:“我每个月都给父母寄钱。”言语之中,透露出了一个施舍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仿佛自己做了一件大善事。其实问题不在于你给了多少钱,而是你和父母的沟通能有多少?有些老人自己本身能够养活自己,对他们来说,钱并不是第一位的,他们需要的更是关怀,是亲情。而我们常以各种“忙”为由,忽视了父母长辈的情感需要。
有人每周末去敬老院看望父母,一起吃饭散步,但他这样做的时候,只是例行公事地完成一桩任务,并没有用心投入。他没有利用这个时间,与父母亲近、交谈,一家人在一起却没有轻松愉悦的氛围、没有亲情聚会的温暖。“嘴唇亲近.心却远离。”(参赛29:13)子女看起来有些焦躁,老人脸上则挂着不安的愧疚。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但是所谓的“养”是包括“敬”的,我们首先必须尊敬老人,才能让老人在身衰体弱之时,能够安心地依靠我们。
对于只养不敬的儿女,古人是唾弃的。《论语》里记载,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现在人的孝,只是能养父母,但人们也养犬马,如果只养不敬,那养父母跟养犬马有什么不同!”孔子在这里说“孝”的关键是“敬”,对老人不仅要从物质上保障,更要在精神上满足。尊敬父母,关心父母,比物质的供养更为重要。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20:12)在十诫中,上帝把孝敬父母摆在人伦关系的首位(第五诫),足见其对孝敬父母的重视。“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2—3)奉养父母以及尊敬老人,都是我们作为儿女应当尽的本分。倘若对人间的父母不懂得感恩,又怎能真正地感谢创造我们、救赎我们的主呢?
上帝说:“当孝敬父母。”(参太15:4)这里的“孝敬”,在词典中的含义就是你在众人面前给他尊重,给他光荣,给他荣耀的地位。也就是说,让人看见你给父母的尊重、光荣和荣耀的地位。对父母只有奉养而没有尊敬、尊重,只是完成了敬老的一个微小的层面,因为奉养只关乎身体,尊敬却涉及内心。
希望人人都能关心父母的生活,呵护他们的感受,因为父母是上帝摆在我们生命中的恩典和祝福。别给自己留下遗憾!
《天风》2014年6期37页伦理经纬。2014年12月14日礼拜天10:58扫描。2014年12月20日礼拜六12:44审核校对。作者:福建省石狮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副秘书长,石狮堂主任牧师邓灵勇。更多《天风》2014年第6期文章, 欢迎点击基督教传媒http://www.jdjcm.com/wenzhai/815.html阅读。或者打开阅读1420727108(图文比网站里的更精彩)。
也谈“敬老”
「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提前5:17)」
也谈“敬老”
微信扫码完成奉献

随手转发,传扬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