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上记载:“扫罗,又健壮又俊美……身体比众民高过一头。”(撒上9:2)
可以说,扫罗蒙召时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美男子,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小伙帅呆了”。
如果仅从一个人的外貌看人,扫罗可以说是众民无可比的。
但是,对一个人的初步印象常常不可靠,尤其是从外表所看到的形象,可能与他的品格和能力大相径庭。
扫罗长着一副理想君王的相貌,是神为以色列民所拣选的君王,但并不是说蒙拣选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王,关键要看他的内心是常常遵行还是偏离神对君王的吩咐。
当他在位期间何时顺服神,何时就有伟大的成就,而当他靠自己或悖逆神的时候,失败接踵而来。
他有领导的天赋资本——外貌、勇气与行动。假如他认识自己的弱点,而把它交在神手里的话,就连他的弱点也蒙神使用。
然而,他自己的选择使他与神隔绝,终于使他与自己的百姓也疏远了。
从扫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长处和能力虽然使我们成为有用之人,但弱点才使我们成为可用之人。
我们的技巧和才能使我们成为工具,但是我们的失败和缺陷使我们明白,我们需要精巧的工匠来操纵、管理我们的一生。我们本身所有的成就,只说明神可以在哪方面使用我们做他的工。
提起扫罗,让人无不为之惋惜,作为以色列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代荣耀、尊贵的国王,后来何以落得个悲惨结局?他的人生轨迹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他的失败留给我们什么鉴戒呢?
一、谦卑低头
扫罗蒙召作为君王并非因他的外貌或出身,“因为耶利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参撒上16:7),他的蒙召乃在于他当时的品格和存心。
当撒母耳招聚众百姓在米斯巴耶和华那里掣签掣出扫罗来作王时,众人寻找他却寻不着,因他藏在器具中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那时是个谦卑的人。
众人以他为耶和华所拣选的民中无可比的人,并高呼说:“愿王万岁!”
然而,他没有被称赞和王位冲昏头脑,变得骄横跋扈,他清醒地知道,自己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悯人,他的家是便雅悯支派中至小的家(参撒上9:21),他不是自认为自己是最佳人选,王位只有他配得,而是深感自己的不配。
面对有些匪徒藐视他说:“这人怎能救我们呢?”他却不予计较(参撒上10:27)。
“为尊者讳”,这是官场的一条规矩。
一个人,无论他原来的出身多么低贱,有过多么不光彩的经历,一旦当上了大官,爬上了高位,他身上便罩上了灵光,变得神圣起来。
“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
人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而扫罗这位以色列国的第一任君王,他超越了这些,没有因为自尊心受到伤害,就利用已到手的王权大肆杀戮,以公报私仇,因他晓得他拥有王位意味着什么,肩负的使命是什么。
因此,他不敢妄用神给他的权柄。
当扫罗杀败了亚扪人时,百姓建议撒母耳把那藐视扫罗的人杀死。
扫罗却说:今日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杀人。
他既不借别人的刀杀自己的仇人(如果他想除掉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完全能够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把责任推卸净尽的理由,他可以说是百姓的建议,是撒母耳来实施),也没有窃取神的荣耀,更没有夸赞自己身材高大、勇敢、作战的智慧,而把荣耀归给了耶和华神。
他晓得争战的胜败乃在乎耶和华,若没有耶和华的同在帮助,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胜利。
没有受膏之前的扫罗谁能说他有什么不好呢?
二、自己做头
人的一生有好的开始的人很多,而能够善终的人却相对较少,因为许多人在做事时,开始比较谨慎、努力,后来随着环境及其它方面的影响而渐渐地走了下坡路。
在不做官或做个小官的时候能够谨慎,做了王时就放松警惕,失去了谨慎,扫罗就是其中的一位。
1.不尊重先知的话,擅自献祭
在《撒母耳记上》10章8节记载,撒母耳对刚刚受膏的扫罗说:“你当在我以先下到吉甲,我也必下到那里献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了那里,指示你当行的事。”
而扫罗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撒母耳还没有到吉甲,百姓也离开扫罗散去了。
他竟不顾先知的话,不等先知的到来,而擅自献祭,勉强献祭。
他之所以如此,他的话反应出他的人生哲学,他说:“因为我见百姓离开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来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所以我心里说:恐怕我没有祷告耶和华,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击我;我就勉强献上燔祭。”(参撒上13:11-12)
理由看似非常充分,既有内在的——怕百姓散去,又有外在的——怕非利士人来攻,因你没有按时来到,责任在你撒母耳,因你不按时来到,并且献祭也是为了属灵的需要,为作战的需要。
撒母耳这位伟人一一属灵先知,绝不会被这些所谓理由的花言巧语所蒙骗,也不会向站在他面前的拥有强权的扫罗王屈服,他义正词严地对扫罗说:“你做了糊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撒上13:13-14)
2.随自己的心血来潮叫百姓不可进食
参撒上14:24
当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得胜,直战到伯亚文时,扫罗随自己的意思叫百姓起誓说,凡不到晚上向敌人报完了仇吃什么的,必受咒诅。
因此这日百姓没有吃什么,就极其困惫。
扫罗是个十足的属灵盲人,不明白神的旨意,却自以为知道。
他不寻求神,不询问先知,以自己的意思代替神的意思,把自己想象的属灵标准用手中的王权强加在别人的身上,以为自己的权利可以代表一切。
他的做法使百姓苦不堪言,并且差点断送了自己儿子的性命,因他的儿子约拿单没有听见他父亲叫百姓起誓,用杖头蘸在蜂房里而尝了一点蜜,幸亏百姓的求情才免了死亡。
3.没有尊重神的话,擅自行事
参撒上15:3,9
撒母耳先知把耶和华的话告诉扫罗说:“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
而扫罗和百姓打了胜仗却“怜惜亚甲,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凡下贱瘦弱的,尽都杀了。”
当扫罗见到撒母耳就对他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
撒母耳说:“我耳中听见有羊叫牛鸣,是从哪里来的呢?”扫罗说:“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其余的,我们都灭尽了。”
何等狡猾、诡诈的扫罗!自己爱惜上好的而推卸责任说是百姓爱惜,本想留为己用却说是献给耶和华的,没有遵行耶和华的话而谎称实在已经遵行了。
无论扫罗为自己怎样辩驳,都逃脱不了神公义的审判。
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参撒上15:22-23)
三、爱出风头
1.为自己的功劳树纪念碑
参撒上15:12
当撒母耳听到耶和华说后悔立扫罗为王就忧愁,终夜哀求耶和华。
他清早起来,迎接扫罗。
有人告诉撒母耳说:“扫罗到了迦密,在那里立了纪念碑,又转身下到吉甲。”
这里让我们看见扫罗的堕落是每况愈下,一个归荣耀与神的扫罗已变得杳无踪影,他的目标已经转向,他关心的是自己如何保住王位,百姓是否前拥后随于他。
立纪念碑,写英雄谱,以求留名千古。
可以说这时他已经是一个被名誉冲昏头脑的人。
有一个小故事讲道:总统问他的警卫:“你的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
警卫回答:“是爬电线杆的维修工人。”
总统听后说:“你父亲的工作和我的工作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
警卫感到十分惊讶:“是吗?”
总统说:“是的。就是居高而不能头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掌权的特别是掌大权的人来说,要求居高而不能头晕。
“头晕”,则智昏;智昏,则误断;误断,则误事;误事,则误人。
为此,要认识真实的自我,不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逆耳之言常听,阿谀奉承当忌。
要除去一切虚浮的欲望,特别是对虚名的奢望。古人云:“名为招祸之本,利乃忘志之媒。”
《元遗山诗集·虚多》中有一句:“虚名不值一钱轻,唤得呶呶百谤生。”它的意思是,虚名不但一文不值,而且招来别人的诽谤。
晋代傅玄《傅子·曲制篇》中说:“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
《韩非子·解老》有云:“有欲甚,则邪心胜。”
人如果管不好自己,自己就会成为残害自己的凶手。
2.要求先知在长老和百姓面前抬举他
参撒上15:30
撒母耳宣告了扫罗的罪状后,扫罗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你的神。”
扫罗一面承认自己有罪,一面求先知在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他。
他不怕耶和华神的厌弃,怕的是在人面前没有面子,怕的是失去百姓,他把一切的指望寄托在人的身上,希望藉着撒母耳的同去和抬举来维持自己的君王地位。
四、不肯回头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敢于正视自己弱点的人,才是最有希望的人。”
世界上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谓圣人,也仅仅是品格比别人高尚一点,智慧比别人高超一点而已。
但是,圣人都有错,而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努力去克服和改正。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如果人刻意掩饰自己的小错,这小错也将发展成大错,甚至由此产生严重的后果。扫罗就是如此。
扫罗违背神的命令却不承认,听到耶和华关于扫罗转去不跟从神、不听从神命令的撒母耳见到扫罗,还未来得及开口,扫罗就抢先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撒上15:13)
当撒母耳听见羊叫、牛鸣而见罪证难诿,就推卸责任给百姓(参撒上15:19-21);
最后虽认罪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这个认罪却表现得十分勉强(参撒上15:24-25)。
人往往在罪证难诿时,把罪责推脱给别人或魔鬼,甚至推给神。
当耶和华神查问违命吃了分别善恶树上果子的亚当时,亚当说:“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参创3:12)
而夏娃听到神的责问回答说:“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
亚当、夏娃就是如此,扫罗也不例外。
犯错误的正确态度是正视它,然后改正它,才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亚当、夏娃不肯适时地抓住机会悔改,耶和华神不得不含痛把他们逐出伊甸园,扫罗不肯从心里回转,耶和华神就厌弃他作王。
五、妒人出头
扫罗本是一个爱才的人,正如《撒母耳记上》14章52节所说:“扫罗遇见有能力的人或勇士,都招募了来跟从他。”
扫罗一开始见到大卫要请战时,他竟“把自己的战衣给大卫穿上,将铜盔给他戴上,又给他穿上铠甲。”(撒上17:38)
扫罗因大卫打死巨人歌利亚和他的做事精明,就立他做战士长。而当众妇女舞蹈唱和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时,扫罗就开始怒视大卫。可以说,是这些无知、热心肠的妇女点燃了扫罗心中的妒火,从此,也注定了大卫后来被追杀流亡的人生。扫罗说:“将万万归大卫,千千归我,只剩下王位没有给他了。”(参撒上18:7-9)
他不但嫉妒众妇女对大卫的称赞,也嫉妒大卫经常杀败仇敌(参撒上19:8-10)。
嫉妒使得扫罗性情大变,嫉妒不起眼,但稍不留神就会走进人心起作用。
在以色列人开始歌颂大卫的时候,扫罗对他由赞赏变为嫉妒,甚至想抡枪杀死大卫(撒上18:11-12)。
嫉妒似乎不是大罪,但是实际上与谋杀只差一步,因为心中怨恨对手,我开始生出嫉妒,巴不得能将那人除去,接着你会千方百计地用言语行为伤害对方,嫉妒心会越来越强烈。嫉妒是人类的强有力的情绪,出现在一个人遇见另一个较他有才干、有财产或有声誉的人。
这种危险出现在具有巨大的领袖魅力、深得民心和民望、有耶和华同在的大卫与已建立起来的领袖扫罗之间时,扫罗向这种情绪屈服,因而在失败和耻辱中逐渐败坏了。
六、大难当头
大卫因扫罗不停地追杀,就逃奔迦特。
耶和华的先知撒母耳已经死了,面对来犯的非利士人就惧怕,心中发颤,求问耶和华,耶和华却不藉梦,或乌陵,或先知回答他。
他尽一切的努力去求神的引导,却被神否定。
他不是完全没有信仰的人,只是他一直走自己的路,以前的任性和不顺从,现在结果子了。
他定意要成为一个独裁的帝王,拒绝先知撒母耳,并且不放松追赶大卫,这都是在违背神的旨意,如今大难当头,使他一筹莫展。扫罗的失望程度可以从他转去找一个交鬼的妇人可以看见。
这些交鬼的人,是以色列律法严厉禁止的,扫罗以前曾这样做来维持律法(参撒上28:3),但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可找到指引。他虽然曾将交鬼的罪从国境內除去,却没有从他心里除掉。
扫罗在大难当头时,求问交鬼的妇人,实在是大大地得罪神。
他是一个一错再错的人。
七、被人砍头
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争战,扫罗被弓箭手追上,射伤甚重。
当替他拿兵器的人不肯拿刀刺死他的时候,他就自己伏在刀上死去。
一国之君何竟伏刀自尽?用扫罗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免得那些未受割礼的人来刺我、凌辱我。”
非利士人并没有因他的自尽而善罢甘休,他们割下了扫罗的首级,将他的尸身钉在伯珊的城墙上(参撒上31:2-10)。
扫罗的头被砍掉,原来高过人一头的他即现在于常人一般高度,但已不如常人——无头的死人!
扫罗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是财主又大有权力,但是他所拥有的这一切,都不足成为我们的模范。
在人看来,他是身材高大威武,可是在神的眼中却是渺小不堪,他样子虽英俊,但罪使他灵魂丑陋无比;
他身体强壮,但因缺少对神的信心使他内心软弱;
他尽管富有,在生命上却一贫如洗;
他能对许多人发号施令,却不能羸得他们的尊敬与效忠,他只是外表上中看,而他的内心却败坏了的人。
我们应当从扫罗的人生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免得重蹈他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