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生命  福音  基督  圣灵  真理  耶稣  神学  圣经  救恩  十字架 

胜过......世界和教会

   2024-08-20 ticket140
核心提示:今天的证道经文是约翰福音6:1-71。约翰福音第6章是约翰福音中经节最多,内容最长的一章经文。攸关圣餐,举足轻重。这一章至少可以有三种结构方式。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今天的证道经文是约翰福音6:1-71。约翰福音第6章是约翰福音中经节最多,内容最长的一章经文。攸关圣餐,举足轻重。这一章至少可以有三种结构方式。

第一、二元结构:神迹(1-22,两个圣餐神迹,饼与水)+圣道(23-71,天粮与反应)。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二元结构是约翰福音的基本特点:耶稣基督的行与言,而言不断成为福音的归指。

第二、交叉结构:圣餐神迹(1-15)+水上行走(16-22)+圣餐真理(23-71)。在圣餐论中间插播“海上行走”这段神迹,道理可以类比哥林多前书10-11章圣餐论中间插播男女秩序。圣餐意义之一就是胜过吃人的筵席,而吃人的筵席始于魔鬼对亚当和夏娃的试探;海是魔鬼家乡,代表死亡的势力。耶稣在海面上行走,表示基督对魔鬼和死亡的胜利,而圣餐旨在重建魔鬼败坏的男人和女人。不仅如此,魔鬼狡猾凶猛,它对基督和教会的攻击常常集中针对主的筵席,这种攻击古往今来是一切教会风浪的根源。也许正因为如此,在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喂饱五千人和海上行走这两个神迹也是紧密相连的(马太福音14:22-33,马可福音6:45-52):圣餐、魔鬼攻击形成风浪,基督平静风和海。这场海上经历也类似耶稣升天之后教会的历史:藉着圣餐,度过基督复活和复临之间的守望岁月。这正是圣餐的真理之一:“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哥林多前书11:26)。此外,加利利海是远洋水手培训基地,远渡重洋,前往吃人生番那里去,呼召万国的人来赴席(马太福音22:2)。

第三、平行结构:1、圣餐(1-15),重点在圣餐的意义(原因和方式:人是吃货,由少变多);2、教会(16-22),在世界的风暴中主与门徒同在;3、圣餐(23-59),重点在圣餐的本质(天粮;身体和血),暨对1-15神迹的属灵解释;4、教会(60-71),面对危机,门徒对主的弃绝、认信和出卖。我们今天主要按平行结构的方式来学习约翰福音第6章。

这段经文首先将人显为吃饼和吃人(作王),或吃饭和说人两种状态,然后主耶稣因此将成为我们的食物和拯救。吃人转向了吃神,或“永生的食物”,“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阿门。

一、喂饱五千人(1-15)。

1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2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3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4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

5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6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7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8有一个门徒,就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对耶稣说,9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

10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原来那地方的草多,众人就坐下。数目约有五千。11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着的人。分鱼也是这样,都随着他们所要的。12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13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14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15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我们可以将1-15交叉结构。首先是1-4与14-15前后呼应:“提比哩亚海”与“世间”或“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许多人”与“众人”;“神迹”与“神迹”;“山”与“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与“独自又退到山上去”(显然门徒没有同进同退);“逾越节”与“逼他作王”等概念前后呼应。其次,中间5-13是五饼二鱼神迹,这段经文也可以分成两部分:试验门徒(5-9),神迹过程(10-13)。五饼二鱼是唯一一个四福音书都记载的神迹(马太福音14:13-21,马可福音6:32-44;路加福音9:10-17);但只有约翰福音将这个神迹与圣餐联系起来:他提到逾越节,两个门徒以及“拒绝作王”等细节。这是非常重要的补充、完善与深化。

1、旷野(1-4)

“这事以后”,根据符类福音的记载,喂饱五千人的神迹发生在施洗约翰被希律王孽杀之后,而希律王想见耶稣(马太福音14:12;马可福音6:28-29;路加福音9:9)。是因为这样的缘故,“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理解这个背景,才能更好理解众人为何强逼耶稣作王。政治最黑暗的时候,也是人类心灵最饥渴的时候,当然也是社会最危险的时候——政治吃人的筵席(希律的筵席)总是激发道德吃人的筵席(革命)。约翰福音首尾呼应的禾场都在加利利,特别是加利利海边,就是提比哩亚海,而且是两场筵席(21:1-17)。加利利海是基督教福音出发的地方:用基督的筵席取代希律的筵席。

而根据符类福音,耶稣是到了伯赛大的野地或旷野(马太福音14:13;马可福音6:31-32,35;路加福音9:10-12)。所以请同时注意约翰福音5章和6章之间在神学上的连接。约翰福音5章结束的地方耶稣告诉犹太人:“46你们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为他书上有指着我写的话。47你们若不信他的书,怎能信我的话呢?”(约翰福音5:46-47)于是我们必须从摩西的书上寻找喂饱五千人的相关预表。显而易见,四福音书、特别是约翰福音6章中的圣餐神迹以及圣餐真理,都是以旧约圣经中的上帝在旷野为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摆设筵席为背景的。从这个方向上看,约翰福音6:1-4中的“海”与“山”等概念,可以在出埃及记15:17-19中找到源头:“17你要将他们领进去,栽于你产业的山上。耶和华阿,就是你为自己所造的住处,主阿,就是你手所建立的圣所。18耶和华必作王,直到永永远远。19法老的马匹,车辆,和马兵下到海中,耶和华使海水回流,淹没他们,惟有以色列人在海中走干地”。约翰福音6:1特别讲加利利海又名提比哩亚海,不仅是为了方便希腊罗马读者;或为了对比希律王-凯撒与基督——主后20年,希律安提帕为谄媚罗马皇帝Tiberius建了该城。因此,提比哩亚海与“耶和华必作王”、“强逼他作王”是关联的。但是,在出埃及记的背景中,五千男丁和妇女孩子们从各城各乡出来,也可以与这样的信息平行:“后来摩西,亚伦去对法老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这样说,容我的百姓去,在旷野向我守节”(出埃及记5:1)。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过了红海,进入旷野,到了山上(出埃及记19:1-20:17);用吗哪喂养以色列人(出埃及记16:1-35)。有学者建议这座高山可能就是耶稣登山变相的山,同时回映着西奈山(路加福音9:28-37)。逾越节近了,晚餐预备好了。约翰福音强调这个事实显然“别有用心”——耶稣是逾越节的羔羊,要用祂的身体喂养众人(出埃及记12:46,民数记9:12)。逾越节也是约翰福音贯穿始终的一个主题。

需要强调的是,从约翰福音2章开始,人不断因为“神迹”的原因而追赶耶稣,从尼哥底母一直到这里的许多人。一方面,犹太人因为神迹要杀耶稣,他们真正的动机是嫉妒;另一方面,更多人因为神迹逼迫耶稣作王,他们真正的动机是吃饼得饱。于是到了一个时刻——耶稣必须重新解释一切神迹的真正目的,所以必须在这个背景之下,将约翰福音6:1-15与约翰福音6:23-59联系起来。事实上,特别是五饼二鱼的神迹,在初代教会和今天的教会中,都被“迦百农式吃喝”所捆绑了,这些偏转充斥了改革宗和灵恩派的教会。

2、筵席(5-13)

五饼二鱼的神迹开始了。“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约翰福音11:41;17:1),这个神迹不是人祷告来的,不是我们需要五饼二鱼的神迹;而是主耶稣主动启动和主持的。有弟兄姐妹说,一些“名牧”关于五饼二鱼神迹的解说和传讲的确让人忍无可忍(如唐牧师们),甚至到了令人作呕的程度(如张牧师们)。这个见证是真的。有牧师竟然说这些神迹不是为了证明耶稣是神,而是为见证人的可怜。这些牧者真是瞎了眼了。但是这种现象不是新鲜事,在使徒约翰的世代想必已经这样不堪了,所以约翰福音继符类福音之后,要重新讲述和解释这个神迹。

首先,主行这件神迹是为了教导门徒,正如圣餐是教导门徒和保罗一样:“你们当如此行”;“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而这个教导的终极目的,是让门徒藉着圣经认识耶稣是谁。耶稣是用这样一句话来试验门徒的:“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方面,这个问题可以与“你们要什么”(约翰福音1:38)联系起来——你们就是他们;另一方面,主耶稣用这个问题引领他们思想圣餐的真理:人都是吃货,甚至是吃人的(圣餐的理由);而耶稣来就是面对和拯救这样的世界(圣餐的目的)。“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从主耶稣那里,从天而降(出埃及记16:4,12)。这里特别提到腓力和安德烈(5-9)。他们有代表性,一个是施洗约翰的门徒,一个是耶稣自己呼召的门徒,而且他们都是其他门徒的传道人,是带人归主的(约翰福音1:40-46)。显然,两个门徒都没有明白主的意思,将圣餐降低到“二十两银子”和“五个大麦饼,两条鱼”的物质主义水平。这是加尔文主义的神学。于是有改革宗的领袖在这个问题上指责两个门徒缺乏少变多的信心,与灵恩派和迦百农的饕餮派一样,实际上都追求吃饼得饱。与此相关,他们赞扬那个孩童怎样的有爱心和信心。这是说梦。主和祂的教会的大使命不是要解决吃饭和施粥的问题,因此这个神迹与这个孩子是否善良或有爱心无关,与他是谁无关;而与耶稣是谁有关。在圣餐中同样不存在人(门徒)神合作的问题。实际上人在圣餐的祝福上是无份的,你在这方面毫无恩赐。我甚至怀疑,门徒那时将弱者的食物占为己有(马太福音14:17;马可福音6:38;路加福音9:13)。他们并不喜欢小孩子(马可福音6:36,10:13-14)。五饼二鱼象征的不是食物,而是指向福音:基督和祂的门徒这极少数人能否满足全人类的精神饥渴?历史和我们都是这神迹的见证(路加福音12:32)。

其次,关于“五饼二鱼”,人们有着非常丰富的解读和领受。不过这也可能是最被误解的故事之一,所以约翰福音6章接下来会重新解释这个神迹。因为广泛流传的解释恰恰是腓力式的和安德烈式的——怎样将我们的恩赐交到主的手里,然后获得属灵和属世的成功(吃饼得饱)。这些传道人断章取义到这个地步,几乎完全不看约翰福音6:23-59的解释。约翰福音6:9实际上不仅仅在讲五饼二鱼,还包括一个孩童:“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首先,这里有三个数字:一(εἷς,one)、五(πέντε,five)和二(δύο,two)。而神迹所施于的对象有三:孩童(παιδάριον;马太福音11:16,一个传道者)、大麦饼(πέντε ἄρτους,利未记27:16,民数记5:15;以西结书45:13,祭物;士师记7:13,胜过仇敌的神迹;列王记下4:42,喂饱人的神迹)、鱼(ὀψάριον,约翰福音21:9、10、13)。孩童-饼-鱼这一幕,再现于约翰福音21:9,“他们上了岸,就看见那里有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一方面,孩童和大麦饼、鱼都是卑微、降卑者、普通之普通者(以西结书13:19);另一方面,上帝就是要用如此普通卑微的人和食物,成就天国的大事。当然,大麦指向陆地上的粮食,而鱼指向海中的粮食——基督要在所有地方充满祂的神迹。但是,如果我们只盯着饼和鱼,看不见那个孩童,更看不见耶稣,这个神迹就总是被引向“吃饼得饱”的方向,无论传道人怎样标榜属灵。因此,这个神迹的重点不在饼和鱼,而在耶稣。亚当夏娃只是盯着果子,却听不见神的话语。从来如此。

最后,这是一个很有秩序的圣餐礼。一方面,“10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原来那地方的草多,众人就坐下。数目约有五千。”牧人在逾越节期间草场上放牧羊群,而且是耶稣主动邀请众人坐席。这是草地(诗篇23:2;创世纪1:30)。符类福音告诉我们,只是五千男人,还有妇女和孩子未计算在其中。统计男丁是民数记的传统,那是耶和华的军队。另一方面,是门徒将饼发给众人:διέδωκεν τοῖς μαθηταῖς, οἱ δέ μαθηταὶ τοῖς ἀνακειμένοις,he distributed to the disciples, and the disciples to them that were set down。这节经文和合本没有翻译出来,这也是造成忽视圣餐和圣职的原因之一。圣餐的核心概念“饼”(ἄρτος)和“吃”(φάγω)已经在5、7、9、11-12、13节中出现了。鱼(ὀψάριον)的出现,也与下文海上行走的神迹有关(约翰福音21:13)。另外与圣餐相关的三个动词是“拿起”(λαμβάνω)、“祝谢”(εὐχαριστέω)和“分给”(διαδίδωμι)。最后,12-13节让我们看见,圣餐是足够所有人领受的。重点不仅仅在十二个篮子指向12个支派或所有上帝的子民——教会在侍奉中一定得以饱足。而且,这个充充满满的恩典,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饱足。这个圣餐上的普世救恩论也否定了加尔文及其学徒在圣餐上的杞人忧天:升入高天的基督祂的身体是不够全世界教会领受的。主耶稣既然在五饼二鱼中都能行如此伟大的神迹,何况祂复活的身体呢?!事实上,我们正在这神迹之中。另外请注意这句话:“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这句教导也形成“封闭性圣餐”的真理根基:“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哥林多前书11:29)。

值得强调的是,旧约圣经有一些平行的神迹记事,如列王记下4:42-44,“42有一个人从巴力沙利沙来,带着初熟大麦作的饼二十个,并新穗子,装在口袋里送给神人。神人说,把这些给众人吃。43仆人说,这一点岂可摆给一百人吃呢?以利沙说,你只管给众人吃吧。因为耶和华如此说,众人必吃了,还剩下。44仆人就摆在众人面前,他们吃了,果然还剩下,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这是神藉着先知以利沙行的神迹,显然是预表基督的(另参民数记11:21-23;诗篇78:25;出埃及记16:16-20)。而这位先知随后是“卷入了政治”的,所以犹太人在这个神迹之后宣告耶稣是先知,并要强逼耶稣作王。

3、先知(14-15)

五饼二鱼的神迹让众人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第二、“要来强逼他作王”。这是众人对神迹、先知和君王的理解:先知行物质主义的神迹,先知要作物质主义的君王。这就是加尔文主义的荣耀神学。当他们将耶稣等同于先知的时候,充分继承了迦百农人民的风俗或传统。对神迹和君王的两种观念,形成的致命冲突,是他们最后钉死耶稣的原因之一(2:24-25,12:13,19:21)。但是,让我们感谢主,约翰福音6:15不仅让我们清楚地看见基督怎样与荣耀神学彻底分别,而且只有祂是神——只有基督拒绝从人来的荣耀(约翰福音5:41-44),只有基督真的拒绝作世界的王(约翰福音18:36-37)。“逼”,ἁρπάζω,to seize, carry off by force;to seize on, claim for one’s self eagerly;而且时态是一般现在时,这种争战一直存在(马太福音11:12,13:19;约翰福音10:12,28-29)。这个紧紧抓住并将耶稣占为己有的动作,和马利亚的“摸”耶稣大致是一个含义(约翰福音20:17)。

犹太人强逼耶稣作王,也可能是在追忆和盼望大卫王:“2大卫献完了燔祭和平安祭,就奉耶和华的名给民祝福,3并且分给以色列人,无论男女,每人一个饼,一块肉,一个葡萄饼”(历代志上16:2-3)。但正是这些政治野心,使犹太人和彼拉多谋杀耶稣有了口实。

另外我们需要再一次强调,主耶稣从未将自己等同于先知,而摩西的那个预表从来都是预表而已(申命记18:15,18;使徒行传3:18-24,7:37)。在新约语境中,先知就是预言耶稣基督者,所以耶稣与众先知分别,所以耶稣说先知止于施洗约翰。伊斯兰教将耶稣称为先知,是为了贬低祂的神性;而改革宗的目的是逼祂作王,甚至代祂作王。强逼耶稣作王的目的只有一个:更蛮不讲理更有效率地吃饼得饱。而这个过程就是吞吃别人的孩子、饼和鱼的过程,就是吃人的过程。以王、帝王、王国的方式谋食,一方面在于追求更有效率的暴力,另一方面在于粉饰更多意识形态的谎言。而在某种意义上,假先知就成了作王吃人事业的谋士。作王吃人,就意味着说谎吃人。所以这里先知和作王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尽管先知必然是假先知,王必然是世界的王。感谢主,祂不用谁见证人怎样,祂知道万人,更知道人心里所存的。我们的主从始至终,坚决彻底地拒绝作王,也是坚决彻底地拒绝自己成为人吃人的工具,人论断以便作王的工具。

二、海面上行走(16-22)

16到了晚上,他的门徒下海边去,17上了船,要过海往迦百农去。天已经黑了,耶稣还没有来到他们那里。18忽然狂风大作,海就翻腾起来。

19门徒摇橹约行了十里多路,看见耶稣在海面上走,渐渐近了船,他们就害怕。20耶稣对他们说,是我。不要怕。21门徒就喜欢接他上船,船立时到了他们所要去的地方。

22第二日,站在海那边的众人,知道那里没有别的船,只有一只小船,又知道耶稣没有同他的门徒上船,乃是门徒自己去的。

将海上行走的神迹插播在圣餐神迹和圣餐真理之间,很有可能是用来加强逾越节的信息——耶稣带领教会过红海(诗篇78:13-25,77:20)。不过拒绝在这世界作王,教会就退到海上,同时面对世界的王。黑夜,狂风和海浪中的船,显示了教会与世界的关系或我们的处境。在这样的天路中,我们需要主的同在。基督不愿意作世人的王,却进入教会,成为教会之首。而当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耶稣是神(诗篇29:10,135:6)。祂胜过风和海,胜过魔鬼和世界;祂要带领教会胜过阴间的门,直到祂再来。如果将这段经文交叉如上,那么20节显然位于启示的中心:这里有约翰福音第二个独立的“我是”,祂就是那个“我是”(I AM,Do not fear;出埃及记12:12;诗篇107:28-30)。值得注意的是,约翰福音6:16-22与约翰福音6:60-71之间的平行关系:一方面,主在风暴中与教会同在;另一方面,在真理危机中,门徒却不一定与主同在。但必有神所拣选的精兵,继续跟随。

不过我们需要返回圣经,重点讨论一下“海”在圣经中的意义。第一,这个神迹与大洪水与过红海(创世记7:19-22;出埃及记14:21-23;诗篇136:13-15)的神迹相比,证明耶稣比挪亚和摩西更大。第二、海在旧约中常常代表魔鬼和咒诅和死亡的权势;而耶稣在水面上行走,表明祂对这一切“黑暗”(17)的得胜(约伯记26:12-13,38:16-17;诗篇74:13;以赛亚书27:1,50:2; 约拿书2:3-5;弥迦书7:19;哈巴谷书3:15)。第三、罪人及其风浪:撒旦的使者和魔鬼的儿子被称为海上的权势,而他们常常藉着海上贸易统治列国和人心,兴风作浪搅扰教会。推罗、埃及和巴比伦,都称为海上的强权或淫妇;而末世的兽,也都从海上进入世界,与神的儿女争战。然而耶稣胜过了他们,一直到最后,一切黑暗和死亡的权势被投到海里,就像猪——猪学是普世价值,是敌基督的文化本质——都投入海中,“海也不再有了”(以赛亚书17:12,23:11,40:15,41:1-5,42:4,57:20,59:18;耶利米哀歌2:13;以西结书26:18,27:1-35,28:2-8,32:2,38:20;但以理书7:3,11:18,11:45;阿摩司书9:3;撒迦利亚10:11;雅各书1:6;犹大书1:13,启示录4:6,12:17,13:1,18:17-21,21:1)。第四、水面上行走的就是神,平静风和海的就是神(约伯记9:7;诗篇77:19,78:13,89:9,89:25-27,93:4-5,114:3,以赛亚书51:10-15,63:11;耶利米书31:35)。第五、先知已经预言,在海边行走和行这些神迹的就是基督(以赛亚书9:1,49:1,51:5,66:19;但以理书7:2;约拿书1:4-15;西番雅书2:6;马太福音4:13-15,8:24-27,8:32,13:1, 14:24-34,15:29,17:27,18:6,21:21,23:15)。第六、祂在水面和黑暗的尽头建立自己的圣所,如同将教会建造在阴间的门口(诗篇24:2;46:1-5;阿摩司书9:6)。第七、胜过海水的上帝,等于扫平了众海岛,天下万国通往圣所和圣餐的道路,可以让所有归回的人穿越重洋的阻隔和风浪的威胁,平安归来(诗篇65:5-8,72:8-10,78:16-20,78:53,80:11,97:1,107:21-38;以赛亚书18:2,24:14-15,42:10-12,43:16,60:5-9;耶利米书31:10;弥迦书7:12;撒迦利亚书9:10)。

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耶稣为什么主要呼召渔夫作祂的门徒,以西结书47:8-10已经这样预言:“他对我说,这水往东方流去,必下到亚拉巴,直到海。所发出来的水必流入盐海,使水变甜(原文作得医治下同)。9这河水所到之处,凡滋生的动物都必生活,并且因这流来的水必有极多的鱼,海水也变甜了。这河水所到之处,百物都必生活。10必有渔夫站在河边,从隐基底直到隐以革莲,都作晒(或作张)网之处。那鱼各从其类,好像大海的鱼甚多”。一方面,得人与得鱼之间有关联:基督胜过海上的权势,现在是开始收网拯救的时代(马太福音4:18-19,13:47;约翰福音21:1-17)。但另一方面,教会受差遣要往普天下去,远渡重洋,穿越无数风浪,才能直到地极。这个工作渔夫更能胜任。当然,保罗的出现让我们不要以职业论职分,但是,保罗在那个时代,不仅是建造帐篷的工人,也是一位航海家(使徒行传10:6,27:2-40,28:4-11;哥林多后书11:26;启示录1:9)。“4因为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5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神儿子的吗?”(约翰一书5:4-5)。凡有信心的,一切海洋都是玻璃海。

22节的重点,应该在于强调众人是这神迹的见证者。同时,这节经文也为下文作了铺垫,他们要排除万难地继续追赶耶稣,逼祂作王,以便吃饼得饱。值得强调的是,约翰福音6章实际上记录了三场漂洋过海的事件:首先是“耶稣渡过加利利海”(1),然后是门徒“上了船,要过海往迦百农去”(17),最后是众人“就上了船,往迦百农去找耶稣”(24)。这也可以对应旧约圣经的三场过海的大迁徙;而耶稣在水面上行走,表明神在所有历史中掌权。总而言之,神迹的目的在逾越之主,而非返回埃及。需要强调的是,逼迫耶稣作王,就从吃饼理想进入吃人理想。所以教会远离政治,圣经反对结党,出于神的爱。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都在五百五千人之后记载了耶稣在水面上行走的神迹(马太福音14:22-33;马可福音6:45-52);并告诉我们,门徒下海离开众人的原因是耶稣催促他们离开。但是,与世人分开的教会漂泊在苍茫的海上;在危难中,只有教会给世人帮助,但从未有世界对教会扶危救困。在孤独的大海上,那里有主并且只有主的同在。教会不与人合作,人就不会与教会合作,但主在那里,胜过一切。

三、生命的天粮(22-59)

我们需要永生的天粮胜过海与死。约翰福音6:22-59是耶稣面对犹太人第二篇长篇讲道,同样结构精美。这段经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1、人要吃饼(22-29);2、我是天粮(30-51);3、人要吃我(52-59)。如果说第一场公开布道旨在宣告耶稣的身份和工作以及关于祂的见证(约翰福音5:19-47);那么第二场公开布道(约翰福音6:22-59)旨在让我们看见,祂要藉着祂的舍身流血,见证祂的身份,完成祂的使命。而这篇圣餐讲章,更是对1-15圣餐神迹的“权威解释”。

1、人要吃饼(23-29)

23然而有几只小船从提比哩亚来,靠近主祝谢后分饼给人吃的地方。24众人见耶稣和门徒都不在那里,就上了船往迦百农去找耶稣。25既在海那边找着了,就对他说,拉比,是几时到这里来的。

26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27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

28众人问他说,我们当行什么,才算作神的工呢?

29耶稣回答说,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神的工。

这段经文包含了耶稣和犹太人的两次对话,意义非常重要。第一,耶稣解释了圣餐与吃饼的区别。第二、耶稣从两个方面带领我们来理解神迹的意义。一方面,神迹不是为了让人吃饼得饱,也不是为了让人效仿;但人追求神迹就是为了吃饼得饱,而且疯狂地群起效尤。另一方面,神迹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信基督:“信神所差来的”;而这才是教会的正经事业:“这就是作神的工”。这个属灵解释或“灵意解经”适用于耶稣所行的所有神迹。

23-25让我们首先看见人是什么——肚腹是上帝,为此表现出极端的狂热。耶稣在这里深刻地让我们看见,寻找神迹的人目的就是为了“吃饼得饱(χορτάζω,to feed with herbs, grass, hay, to fill, satisfy with food, to fatten)”。不仅是靠神迹吃饼(懒惰),而且要脑满肠肥(贪婪,民数记11:33)。在亚当夏娃面对的三重试探中,食物是第一目标,构成荣耀和权力的基本动力。这个事实将所有意识形态和属灵高调,特别是吃人自义的属灵高调都粉碎了:他们就是为了“吃饼得饱”。异教直接将“吃饼得饱”高举为信仰目标;邪教则将“吃饼得饱”说成是为了神。面对这些潜在的风浪,耶稣教导他们,要更换食物的观点。这是从以食为天到以天为食的更新。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必坏”(ἀπόλλυμι,to destroy,to kill)和“永生”的区别。两者相同的地方则是,都需要付出“劳力”(ἐργάζομαι)。值得强调的是,耶稣在这里用的“食物”一词是βρῶσις,feminine noun,act of eating,corrosion;消费(马太福音6:19-20,约翰福音4:32,6:55等)。但属天的食物是耶稣“赐给”(δίδωμι,恩典)的,是天父藉着人子赐给人的。

“人子”这个概念的出现,已经开始预告了耶稣要为人赎罪、为人死,被人杀害的前景。以西结书3:8节已经宣告了这场“悲剧”:如果人子来不是定人的罪,就意味着这罪首先将归给祂自己。而“印证”(σφραγίζω,to set a seal upon, mark with a seal, to seal)这个概念让我们想起该隐——不杀该隐,必杀耶稣(创世记4:15;另参约翰福音3:33,启示录7:3-8)。人子将成为吃人的人的食物。

2、我是天粮(30-51)

30他们又说,你行什么神迹,叫我们看见就信你。你到底作什么事呢?31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如经上写着说,他从天上赐下粮来给他们吃。32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从天上来的粮,不是摩西赐给你们的,乃是我父将天上来的真粮赐给你们。33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

34他们说,主阿,常将这粮赐给我们。35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36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37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38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39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40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41犹太人因为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就私下议论他。42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43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要大家议论。44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45在先知书上写着说,他们都要蒙神的教训。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46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惟独从神来的,他看见过父。47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48我就是生命的粮。49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50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51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约翰福音6:30-51包含着三轮对话。这三轮对话也可以交叉结构——31节中的旷野吗哪,与49节中的旷野吗哪;32节中的“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与47节中的“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都形成清晰的呼应关系。而中间的对话中(34-40),我们看见了约翰福音中的第一个我是:我就是生命的粮。事实上,这段经文正是对五饼二鱼神迹的解释,也是主自己对那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约翰福音6:5)。

首先,众人返回对“神迹”的要求,并且将耶稣与摩西对比(30-33);而耶稣将神迹的主体从摩西身上归给上帝,并将吗哪的目的从“活着”转向“生命”。食物采集者对神迹拥有一种永无止境的贪求(哥林多前书1:22,约翰福音2:18,4:48)。耶稣在这里不仅重新解释食物的概念,也重新解释何为真正的神迹。这个对比是以出埃及记16章为背景的。这应了5:39的话:“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这些信息也可以参考以赛亚书55:1-13,诗篇78:23-25,105:40-43;尼希米记9:13-15;何西阿书11:4;申命记8:2-3等。众人的意思似乎是:摩西用吗哪喂饱了200万人,你才喂饱了五千人;而且摩西的神迹持续了40年,你才一天。耶稣的回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摩西的神迹不是出于摩西,而是出于上帝,就是我的 “天父”。吗哪在这里被称为“天上来的真粮”:τὸν ἄρτον ἐκ τοῦ οὐρανοῦ τὸν ἀληθινόν,the true bread from heaven。第二、天上降下的粮不仅要喂养以色列人,而且要喂养全世界;不仅是四十年的活着,而是关涉永远的生命。 καὶ ζωὴν διδοὺς τῷ κόσμῳ,and giveth life unto the world。圣餐或夜宵,神的粮和人的食,从此泾渭分明:“33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不仅如此,这个信息也让我们追溯耶稣降生在食槽的圣诞故事:虽然神反对人以食为天,但仍然是喂养人类的。

其次,“34他们说,主阿,常将这粮赐给我们。”这个要求与撒玛利亚妇人的要求是一样的:“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约翰福音4:15),贪食的人对任何好处都想要,哪怕他们根本不明白耶稣在说什么哪怕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要什么。于是耶稣继续解释祂所说的“天上来的真粮”是什么(35-40)。第一、“我就是生命的粮”。而领受这粮就是来信基督;信基督的永不饥渴(34-35)。第二、单重预定论:人信基督出于神,而不是出于自己;而且,“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是人自己弃绝神,而不是神弃绝人。

最后,犹太人质疑这样的圣餐论。显然,他们是从理性主义的角度出发的,他们的的确确是加尔文主义的先锋。他们宣告这样的圣餐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人是不可能成就这样的大事的。不过需要注意两个细节:第一、众人现在变成了“犹太人”,他们才是基督的敌人。第二、他们是“私下议论他”,这显示了他们就是旷野中发怨言的那些以色列人。但是,耶稣洞察这一切,因为祂是神(43)。议论:γογγύζω,Imperfect;to murmur, mutter, grumble, say anything against in a low tone(6:61,7:32)。哥林多前书10:10用的就是这个字:“你们也不要发怨言,像他们有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我们也可以把44-51交叉结构,核心信息是47节:“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而前后呼应的是44-46与48-51。其中44-46主要强调圣父藉着圣经为圣子和复活作见证;48-51进一步告诉我们,耶稣要献出自己的生命使一切相信的得生命。在最后这段经文中,耶稣两次宣告“我是生命的粮”(48,51),都指向生命:前者强调“不死”,后者强调永生。易言之,耶稣实际上三次宣告“我是生命的粮”(35)。第一次要强调的重点是“不饥不渴”。而最后一句话,逼近了耶稣的十字架:“51b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而下文,将进一步解释“我的肉”。

“道成肉身”这个真理,将最后成就在圣餐中:这是我的身体。“55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不仅如此,约翰福音第6章关于吃饼得饱与吃肉喝血的启示,在两个方面都是惊天动地的,一方面,罪人被还原为以肚腹为上帝的动物和吃人说谎的妖精两大真相;另一方面,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和复活,就是为了成为我们的替代和救赎。因此,这个道理同时让犹太人和门徒极为反感(52)和厌弃(60)。若非圣灵的感动,没有人接受圣餐真理。

3、人要吃我(52-59)

52因此,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

53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54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55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56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57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58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象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

59这些话是耶稣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人说的。

“我的肉”这个概念,对这个自以为是又假冒伪善的世界来说,显然极具冲击力。于是“议论”升级为“争论”:μάχομαι,Imperfect;to fight(提摩太后书2:24;雅各书4:2)。换言之,圣餐将激发宗教战争,也将激动仇敌起来钉耶稣的十字架。面对这些“理性主义者”,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主仿佛这样针对那些人:我不是象征说,代表说,我说的就是我的肉,我的血。不仅如此,主在这里5次强调“吃我肉喝我血”,与五饼、五经都可以平行。不过这五次的宣告都有各自的重点。第一次事关生死(53);第二次事关永生和复活(54);第三次事关真实的吃喝(55);第四次事关主的真实临在和同在(56);第五次事关生死,并第三次回到吗哪的预表(57-58)。显然,这五次宣告也形成交叉结构。圣餐是什么:这是我身体,这是我的血!血和肉指整个生命(约翰福音1:13,马太福音16:17,哥林多前书15:50,加拉太书1:16,以弗所书5:2,希伯来书2:14)。值得强调的是,51节中“我所要赐的”和“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动词δώσω两次出现都是将来时态,清楚指向“最后的晚餐”。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约翰福音6章与圣餐的关系,路德神学一直在调整自己的观点。今天更多学者相信约翰福音6章就是对圣餐的真理阐释。路德起初反对约翰福音6章与圣餐的关联主要原因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反对茨温利的eucharistic theology;因为茨温利引用约翰福音6:63声称圣餐不是肉身的吃喝,只能是属灵的吃喝(The Babylonian Captivity of the Church,1520;Luther’s Works 36, p. 19)。不过从Martin Chemnitz开始,路德教会作了调整:茨温利不是引用,而是滥用。约翰福音6:63只是强调不是为了肉体,但不否认耶稣说的,我的肉是可吃的。另外引起争议的经文是约翰福音6:53,“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 反对者声称:如果这节经文指圣餐,就意味着没有领受圣餐的人不能得救;那么,受洗的婴孩、因病不能前来领受圣餐的人显然都不能得救。他们的结论是:约翰福音第6章不是在讨论圣餐。于是协同书也不得不勉为其难地区分spiritual eating 和sacramental eating。

路德教会的学者们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难题,继Martin Chemnitz之后,Herman Sasse和Bo Reicke的建议值得一提:约翰福音从未明确提出洗礼(如约翰福音3章)和圣餐礼的清晰概念,主要是为了避免逼迫;言外之意,约翰福音第6章主要是针对教会信徒的圣餐教导。他们将马可福音4:11b-12引为证据。这个解决方案的确只能是一家之言,缺乏明确的圣经证据。何况耶稣从未因为考虑政治局势而弯曲过自己的话语。而澳大利亚的V.C. Pfitzner对此的回应是:While the reception of eternal life begins with baptism and faith, this is never a once-for-all event. Union with Christ, abiding in him, is constantly nourished by the sacrament of the Lord’s Supper, in that special eating of his flesh and drinking of his blood, given on Calvary。包括C. A. Gieschen和James W. Voelz新一代的路德学人进一步调整他们的立场:约翰福音6章中,耶稣的话指向圣餐但不限于圣餐;或是需要补充完善的圣餐预表。无论如何,迄今为止,即使路德教会超越了路德和协同书的立场,将约翰福音6章与圣餐联系起来,但仍然不承认约翰福音6章的相关教导就是圣餐教导。

然而,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假问题。只要注意这节经文中的“你们”就迎刃而解了。主耶稣在这里讲论所针对的对象是清清楚楚的:迦百农会堂里那些犹太人(52,59)。易言之,主在强调,这些不来领受甚至抨击圣餐的犹太人不能得救。而约翰福音6:63恰恰是坚固圣餐的基本真理;只是主在这里没有将这句话指向婴孩儿等特殊群体。约翰福音6章中的相关教导就是圣餐教导。不仅从圣经逻辑(符类福音都有圣餐教导,惟独约翰没有是奇怪的)和初代教会的圣餐实践(从起初圣餐就是教会聚会的中心事件)看,约翰福音应该有圣餐真理;而且从约翰福音6章的所有用词和教导看,约翰福音6章就是圣餐教导。重点是谁是“你们”。“你们”很像加尔文主义者。这样的“基督徒”若把起初的不信坚持到底就不能得救。他们和婴孩以及所有因为特别缘故不能进入圣餐的基督徒不同,他们的“信”一直就存在“不信”的问题——他们不相信基督的身体是可吃的,血是可喝的;也不相信基督的身体和血真实临在于圣餐中。所以他们不能得救,不仅因为他们拒绝领圣餐和不承认基督的真实临在,而是他们根本不相信主和祂明确的话语。简单说,因为他们不信(约翰福音6:47,64)。

四、基督和门徒(60-71)

60他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61耶稣心里知道门徒为这话议论,就对他们说,这话是叫你们厌弃吗?(厌弃原文作跌倒)62倘或你们看见人子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怎么样呢?63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64只是你们中间有不信的人。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

65耶稣又说,所以我对你们说过,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

66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67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68西门彼得回答说,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69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70耶稣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71耶稣这话是指着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说的。他本是十二个门徒里的一个,后来要卖耶稣的。

约翰福音6:60-71可以按交叉结构如上。其中60-64与66-71前后呼应;前者强调耶稣预言有门徒的厌弃和不信以及出卖;后者强调耶稣所预言的都是事实。我们从这两段经文也可以看见,圣餐引起了教会的大分裂,几乎一分为三:弃绝、相信和出卖。这是今天基督教三分天下的雏形:天主教实际上弃绝了基督,用圣徒取代了基督;而改革宗以降的新教不过在用各种方式出卖基督;为了荣耀成功和吃饼得饱。路德教会可以代表中间仍然相信的那个方向,但实在信得很辛苦。但是,只有那些将这个信仰坚持到底的人,才是“蒙我父的恩赐”的选民(65)。

圣餐永远是绊脚石。所以“好些人”(πολύς,6:2,5;60,66)认为圣餐的道理“甚难”(σκληρός,hard, harsh, rough, stiff,violent, rough, offensive, intolerable;马太福音25:24;使徒行传26:14;雅各书3:4;犹大书1:15)。不是难“听”,而是不够“有生命”,不是难以理解,而是难以接受:吃肉喝血让人有吃人的恶心感。这种伪善令人绝望:人看不见自己正在吃人,却以基督的道理为耻。当然,门徒更不能接受圣餐所预告的弥赛亚之死,他们是盼望基督来作王的。所以他们自以为是地宣告:这道理没有任何人能领受。τίς δύναται αὐτοῦ ἀκούειν,who can hear it。正因为如此,耶稣忍耐他们,并进一步向他们宣告两个事实:第一、祂不仅要死,而且要复活。第二、让人相信的不是人的理性和道德(肉体是无益的!出于肉体,为了肉体);而是神的话语,是圣灵的工作。是圣道本身让人接受圣餐,是圣道和饼的结合赐给人新生命。很多门徒离开了。这是主耶稣常常面对的现实,也是祂的教会和祂的仆人常常面对的现实。不再和祂同行(περιπατέω,to walk,to live),这些门徒将自己与基督“分别为圣”。厌恶、失望、恐惧、愤怒,理由大致如此。但是,十二个门徒仍然留下了,其中彼得开始一次重要的认信:“68西门彼得回答说,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69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一方面,彼得认信基督的道是永生之道;另一方面,彼得宣告耶稣才是“以色列的圣者”。这个概念不仅应验以赛亚书“以色列的圣者”那些应许,也对那些将自己与耶稣分别为圣的人形成审判。

最后我们来看加略人犹大(64-71)。在最后的晚餐中,犹大卖主是圣餐的共同的背景,是四福音书圣餐叙事唯一共同的部分。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实。第一、耶稣是知道犹大要卖祂的,这不仅见证耶稣对父神旨意的绝对顺从,甚至也表明祂对犹大的怜悯和忍耐。第二、耶稣将犹大的罪行定义为“卖”(64,71)。παραδίδωμι,这个字在新约圣经出现121次,这是KJV的相关翻译:deliver (53x), betray (40x), deliver up (10x), give (4x), give up (4x), give over (2x), commit (2x), misc (6x)。

第一,这意味着,犹大犯罪不过是为了钱财或玛门崇拜,是一场商业交换。或者说,为了食物。第二,这是与掌权者和人民的交换,是一种精明而贪婪的交易,不仅换钱,也沽名钓誉。第三,这是一种背叛或叛逆,而且是人类对上帝的叛逆和出卖。这种出卖会造成对受害者更深刻的伤害。第四、耶稣直接定义犹大是魔鬼。至少,犹大完全顺服了魔鬼的旨意。第五、耶稣强调犹大是“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犹大是人,是罪人,是人或罪人出卖和杀害了基督。 新约圣经(四福音书)共提到11次“加略人犹大”,其中约翰福音就出现了5次(约翰福音6:71,12:4,13:2,13:26,14:22)。关于加略人,应该是摩押人,或者他的家乡在犹大地的南方。应该参考耶利米书48:20-47,阿摩司书2:1-3,约书亚记15:21-25。加略,קְרִיּוֹת,cities,a town in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Judah;a city in Moab。是קִרְיָה的复数形式,city, town。而动词קָרָה的基本含义是“机遇”(创世记24:12),这也是城市文明的基本原则(创世记4:17,10:12)。摩押人的祖先本是从大城逃出来的(创世记19:36-37);但是显然,他们的后裔不思悔改,面对圣殿重建城市文明。因此申命记23:3说,“亚扪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华的会。他们的子孙,虽过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华的会”。这个禁令到尼希米记13:1变本加厉:“当日,人念摩西的律法书给百姓听,遇见书上写着说,亚扪人和摩押人永不可入神的会”。我们知道摩西死在摩押平原,而如今,耶稣死在摩押人的手里。加略就是世界文明以及现代文明的象征。

然而,十字架毕竟是神的计划。虽然犹大自己要承担卖主的责任,但恰恰是藉着他的出卖行动,圣餐成就了。这是神的旨意。犹大要吃人自肥,于是上帝的儿子成了人的食物和救赎。犹大的悲剧是他不相信这个真理,但那些起初吃人如今吃喝基督的人,有福了。五饼二鱼的神迹已经被广泛误解了,于是约翰将其圣餐意义宣告出来。“你要吃人,我让你吃”。当吃饼和吃人成为人生两大意义的时候,愿主耶稣基督藉着圣餐对这吃人世界和教会的胜利,永远与我们众人同在。

应用:吃人还是吃神

我们先读两段经文,请注意他们与约翰福音第6章或圣餐真理的连接。第一段经文在创世记2-3章中。创世记2:9,“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创世记2:17,“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记3:22,“耶和华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生命树可以顾名思义,在祂有生命,而且吃生命树的果子就可以永远活着。这些概念与约翰福音吃耶稣的肉、喝耶稣的血可以永远活着这些概念完全平行。而吃了知道善恶树上的果子唯一的结局就是死,而死这个概念也出现在约翰福音第6章中,指向“吃饼得饱”、“那必坏的食物”、“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49;58)、“谁不信他,谁要卖他”(64)、“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后来要卖耶稣的”。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那一代以色列人在旷野吃人,亚伦和米利暗,二百五、还有整整一代恶会众,他们都是吃人的。当然,旷野中被吃的主要是摩西,或神的仆人。吃人的理由总是律法、道德和人性。

第二段在创世记9:4-6,“4惟独肉带着血,那就是它的生命,你们不可吃。5流你们血,害你们命的,无论是兽,是人,我必讨他的罪,就是向各人的弟兄也是如此。6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这段经文虽然奠定了犹太教不吃血的传统(使徒行传15:20);但是仔细阅读,你会发现这段经文的重点不是吃动物和吃动物的血,而是指向吃人:“流你们血,害你们命的”;“向各人的弟兄”;“凡流人血的”;“因为神造人”……神禁止人吃人。正如起初上帝怎样指着动物对亚当进行了启蒙教育一样(创世记2:19-20),如今,面对大洪水之后的人类,上帝再一次指着动物教导他们。我可以理解犹太教中禁止吃血的传统,也按这个理解理解使徒行传相关的教导。但是,我们要小心法利赛人的酵:“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马太福音23:24)。什么是骆驼呢?上帝禁止人吃人;但法利赛人虽然不吃动物的血,却用律法吃人,流人的血(马太福音23:31,37)。于是耶稣成了他们的食物,只是他们像吃动物一样消灭了上帝的儿子。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伪善和凶残相辅相成的现象,比比皆是:那论断人的人常常是不吃血的邪教徒。

圣经记载了吃人的罪。如诗篇14:4,“作孽的都没有知识吗?他们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饭(饼)一样,并不求告耶和华”;诗篇52:4,“诡诈的舌头阿,你爱说一切毁灭(吃)的话”;以赛亚书9:20-21,“20有人右边抢夺,仍受饥饿。左边吞吃,仍不饱足。各人吃自己膀臂上的肉。21玛拿西吞吃(或作攻击下同)以法莲,以法莲吞吃玛拿西。又一同攻击犹大。虽然如此,耶和华的怒气还未转消,他的手仍伸不缩”;耶利米书30:16,“故此,凡吞吃你的必被吞吃。你的敌人个个都被掳去。掳掠你的必成为掳物。抢夺你的必成为掠物”;以西结书36:13,“主耶和华如此说,因为人对你说,你是吞吃人的,又使国民丧子”;但以理书7:5,“又有一兽如熊,就是第二兽,旁跨而坐,口齿内衔着三根肋骨。有吩咐这兽的说,起来吞吃多肉”;阿摩司书8:4,“你们这些要吞吃穷乏人,使困苦人衰败的,当听我的话”;哈巴谷书3:14,“你用敌人的戈矛刺透他战士的头。他们来如旋风,要将我们分散。他们所喜爱的,是暗中吞吃贫民”;彼得前书5:8,“务要谨守,儆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加拉太书5:15,“你们要谨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灭了”……

亲爱的弟兄姐妹,人分两种,吃人的妖精和吃神的圣徒。而神的旨意是让我们吃神永生,而不是吃人永死。没有第三条道路,因为人是吃货,是以他人为对象的消费者。生命树还是知道树,你必须作出选择。在人类历史上,亚当夏娃首先作出了错误的选择,那起因于蛇的试探。这个悲剧延伸到犹大,所以耶稣称之为魔鬼。而中间有一座吃人的高峰,就是含的后裔宁录:“8b他为世上英雄之首。9他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所以俗语说,像宁录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10他国的起头是巴别,以力,亚甲,甲尼,都在示拿地。11他从那地出来往亚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12和尼尼微,迦拉中间的利鲜,这就是那大城”(创世记10:8b-12),城市就是“流人血的城”(以西结书22:2,24:6,24:9;那鸿书3:1)。中国有一位作家叫鲁迅,他写了一篇文章叫狂人日记,他看见中国历史只有两个字,就是吃人。悲剧是,他只是用他的看见继续吃人。西游记形象展示了东土大唐人民对吃人的恐惧或向往以及粉饰(妖精);律法主义者就是白骨精。然而,玄奘和耶稣面对被吃的反应完全不同。所以只有一条解放的道路,就是上帝的儿子在城市中摆设筵席,并邀请所有人赴席。“吃的从吃者出来。甜的从强者出来”(士师记14:14)。阿门。

原著:不睡觉的晚上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神学
推荐图文
推荐神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