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我答应了要做个人见证,但中间有无数次想不做了,因为我又跟丈夫闹别扭了。也许是因为要作见证的压力和提醒,自己会不时地求主保守我这段时间一定要生活美满。就在昨天,我还在想,要是不用做就好了。如果非要和弟兄姊妹们分享,那么这个见证的生命阶段,是过去还是现在?最后问贺牧师有10分钟的时间,我就决定从过去开始到今天了,这是节选版。过去的经历塑造现在的我们。所以,我决定从我真正的寻求神开始说起。
一引子
暑假期间的一个晚饭后,跟边牧师聊天,聊生活的艰难,人生的不易。聊自己从家乡到北京,从北京到香港,聊到我的生活让我身心俱疲,聊到现实的生活让我恐惧害怕。但是,无论如果我们认识神,艰难的光景总会过去。现在,也许是我的旷野时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卷“出埃及”,至于何时进入应许之地,这要取决于我们对上帝的信靠与顺服程度了。
二晋到京
选择一个城市,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选择一个信仰,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态度。
1. 海淀堂的全职同工
2008年春节后来堂,9月份接网络组。
2. 走入婚姻
2010年元旦,我从独行侠到雌雄双煞——结婚啦。
3. 生子与丧父
2011年5月26日,预产期;
晚上8点多,在香山聚会点的院子里,一对母女正在初夏的傍晚泡着脚,聊着天;一个老家叔叔的电话打破了这祥和宁静的小院。顿时,母亲说应该是爸爸出事了,迅速收拾东西,赶往火车站……
没赶上回家的火车,第二天早上5点,我的姑妈开车,带着妈妈和丈夫赶往老家,此时我得到的答案是父亲突然生病,并且昏迷,所以无法接听电话。我独自一人,挺着即将就要临盆的大肚子,坐在姑妈家小区的长凳上,流泪不止,哭了3个小时。直到晚上十点多,我终于等来了从河南周口大学赶往山西的二妹的短信:“姐姐,他们说爸爸没了,我不相信这是真的。”
这短信坐实了我一天的焦虑不安,我开始大哭不止,从河北赶来的公婆对一个即将生产却痛失父亲的我束手无策,我要买票回家,我要看看事情的真相。
结果我妥协,家里说让我安心生产,不能再给家里添乱。我意识到,父亲是整个大家庭30多口人的顶梁柱,骤然离开必定局面混乱……
7天后,国际六一儿童节,父亲下葬,同一天的傍晚8点多,经过18个小时的奋战,上帝怜悯,让我碰到有经验的主任医师,虽是难产,最终平安产下一子,取小名孝孝,意在他要和我一起承担孝顺母亲的职责,因为爸爸已经没有了。
一个月后,堂里主任牧师安排教堂姑妈带着网络组的几位骨干义工,带着我和刚刚出院的孩子回到老家。
此时,距离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有50天。最后见到父亲,他驾车送妈妈到北京,穿着深蓝色条纹衬衫,深色西服,大背头,教堂阿姨说父亲像我的哥哥一样。此刻,回到他生活51年的城市,一个鲜活的生命竟化为黄土一堆,我还是没能接受。自从得知父亲离世,我总自觉不自觉的前后左右地回头,去寻找他,我感觉他就在身边。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心中的痛一天天更加复杂。我找不出有一个词可以形容我的感受,如果非要找一个,可以是“生不如死。”
孩子满3个月后,我继续回教堂工作,对着电脑,不知不觉就泪流满面。没人理解这样的我,有人问我信的神在哪里?说我不能节哀顺变,不应该。更有人说“凡事都有神的美意”,这样的环境,加诸丈夫6个月来面对一个只会流泪的妻子已经筋疲力尽,我又抱怨又怀疑我所认识的神。那时的我,就如一条鱼缸外面的小鱼,我看着一缸清泉,却无力回到缸中,这让我窒息。那段时间,我好想去到一个新的环境,一个没人认识我是谁的地方,因为我已经没有力气强颜欢笑。
知道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突然人间蒸发的父亲——我不知他踪,我要找到他——就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和活法。
神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朋友,在我要决定去一探究竟这位神的时候,在我确定一定能在他的里面找到父亲时,又是主任牧师,我们可爱的吴牧师,他说有机会我应该去读神学,而且要推荐就去香港。现在回头看来,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让我有幸来到海淀教堂,在这里与各位牧长同工有份于神的事工。
于是,我预备开始报名,考试等等,于父亲走后的第二年秋天,赴港就读中文大学崇基学院。
三京到港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样的环境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这不会因为我们的信仰而可以避免发生。因为上帝不是我们的护身符,他更是我们在艰难环境中的指路明灯,指引我们就如同在黑夜行船中的灯塔。
那是个高山流水四季常青的校园,那是个包容接纳的校园,因为它真的很大,大到我可以随意隐藏自己,也无人知晓。
1. 选读课程的书目:
在这里,我除了修读必修课神学圣经牧养历史等课程外,其余的多是关于辅导类和选修神学类的课程。神学,可以引导我走在那条寻找灵魂的道路上;辅导课程,让我慢慢确诊自己的病情——重度抑郁,并有科学的方法帮助我逐渐接纳自己,认清现实。
在这里的三年时间,我只要看到校园里有追思会,一定会位列其中。我是那个哭得很伤心的。刚去神学院几天,有一位中大的音乐教授(如果没记错),是西方国家的人,50多岁因为感冒引起了什么大脑的病变突然去世,我哭了个痛快。实习教会的信徒去世了,我也去;学姐的实习教会的牧者离世了,我也去。
伤口在不断地被揭开的过程中,加上一些课程,书本的知识,我慢慢接受生命,包括了死亡。
2. 第一次相遇
但直到今年,父亲离世满7年,我才可以平静地谈论这件事情,可以全情地投入当下的生活。父亲离开的前三年,我痛苦阀门的按钮不止一个——心脏病、癌症、爸爸、父亲这四个词,只要有一个进入我的耳朵,泪腺就一触即发,哭到累哭到睡着为止。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多时,我的眼睛不能持续看书超过一小时,超了就开始模糊、流泪;遇热、遇风都会流泪。在入读崇基的第二个学期,系统神学2的一堂课上,神学教授林子淳老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和同学们探讨了一个问题:“一个会友乐善好施的父亲去世了,但还没有受洗,他的灵魂去哪儿了?”老师和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探讨着这个我看似严肃的话题,于是我忍无可忍起身离去,临出门怒问:“这个问题好笑吗?”
出门我又去了小礼拜堂地下的祷告室,这里是我经常去哭诉的地方。这次,也许是带着气,也许是无能为力了,我以为藉着各位老师教授的讲解,藉着一些伟大的神学家的神学见解,我已经找到父亲灵魂的去处,我认为自己已经好了的时候,结果这样的问题还是会触及我的痛点。于是,这次我没有坐下哭,我跪在两侧椅子中间的过道上,开始哭起来,一年多以来第一次在哭泣中跟神开口祷告:“主啊,请你自己告诉我父亲去了哪里?不要再藉着人的口和书籍告诉我。如果我的父亲在乐园了,你现在就擦干我无人能擦的眼泪,并且此生我愿为你当牛做马;如果他不在你那里,请你听之任之让我自生自灭吧。”瞬间,一只我看不见的大手从右到左抚过我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脸颊,我惊讶地摸摸自己的眼睛,连眼睫毛都是干的。
顷刻间我感觉自己活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愉悦,不由自主地发出“从前我风闻有你,如今我亲眼看见你”的呼声。我不再咒诅自己的生日,不再厌弃自己的生命。就如黑夜航船看到远处的灯塔,我终于回到有水的鱼缸。我走出了奴役我的“自责、内疚和疑惑”。我要努力行走在神喜悦的路上,好好服侍主。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他凭真实将公理传开。”——《以赛亚书》42:3
四旷野生活
生活的过程中,有偶尔的花前月下,更多的是柴米油盐一地鸡毛的时候。当烛光晚餐被堵塞的下水道取而代之;当玫瑰花和生日蛋糕被各种账单掩盖;当宁静的夜晚强睁开惺忪的睡眼,抱着啼哭的婴孩来回踱步;有时买菜回来需要先把小孩抱上5楼,再火速冲下楼去拎瓜果蔬菜,每天带着不到2岁的小孩子来回一趟3小时车程的接送一个5岁的孩子,挤上挤下公共汽车;回到家中一头扎进厨房准备一家人的晚餐,不时地被小孩抱住大腿要求抱抱他的时候,而我有可能双手沾满油渍或面糊;等候迟迟未归创业初期的丈夫,给他开火热饭,等等……
这一切的生活点滴,带我驻进了以色列人当年的摩亚旷野生活。看似一无所缺的生活似乎一无所有,这实在是熬着炼着我,不知道何时能到头。有时候,我抬头看看,明明知道这“河”的对岸就是上帝的应许之地,而我就是无力渡河,这种家庭的重担让我再次对生活充满恐惧。
我知道靠着自己终究会疲惫,会失落,所以开始再次转向上帝,每次认为过不去的坎儿,都藉着祷告过去。有时我在想,顺服上帝,就是不断地调整并降低自己在丈夫这里设置的底线。这挺难受,但是难受着痛苦着,熬炼着,就又不知不觉到了今天。
五进入应许之地
就在9月初的一个主日下午我骑车往家走时,我知道家里的三个男人正嗷嗷待哺等待我的喂养,而我一天下来也是有些疲惫。无论如何带上耳机打开音乐《感恩》,骑车回家吧,传道人也该回归家庭生活啊,走着走着,一道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那光明亮干净却不耀眼;温暖人却不灼人;抬头看看湛蓝的天空,转身看到路边的流浪汉,内心的一切恐惧与记恨瞬间化为温暖与怜悯——我的丈夫在某种程度上,何尝不是一个浪子。于是,那个主日之后的星期三,我问候了在出差列车上的丈夫,他很诧异,问:“为什么你与我和好了?”
对话
在如今和人相处中,之前黑白分明的我,成了“不分黑白”。之前我会判断这些人在我的交际圈,那些人在圈外了。今天,偶尔的被冒犯只会让我心生理解甚至怜悯,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难处,唯求上主怜悯,如何可以减轻他人的担子。这种黑白不分让我体会到赵紫宸笔下的上帝:“超越隔阂,超越边界,国族差异,并一切的狭隘,争执和自以为义。”
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俩孩儿上了幼儿园,丈夫对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也开始考虑并在努力地平衡起来。走到今天真是不易,正是这种不易,让我学会了对上帝、对生命、对生活有了敬畏之心;正是这种艰难,让我不断地体会到人生在世本来的不易,俗语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说“人人有本难念的经。”这经我曾经祈求上帝让我念起来可以轻松些;如今,我祈求,上帝让我可以更加与他相知,因为知道他的心意,才可以放弃自己的坚持——将主权交给上帝时,才有合一,才有超越个性限制的可能,才有将上帝的“普世性”与“大公性”在个人的生命中活出来,才有存异求同“不同而合”,才会遇见上帝的丰盛,收获丰盛的生命。如今我的生命中多了一个生活的态度——敬畏!
敬畏之心,生出感恩之情:因为:“天离地何等的高,他的慈爱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诗篇103:11
还因“他赐粮食给敬畏他的人。他必永远纪念他的约。”诗篇111:5
今年,海淀教堂在吴牧师的带领下,开始研究“基督教中国化”,学习如何用中国人的文化认识上帝,如何用中国人的语言传扬福音。同理,我们个人的生命也当本土化、本色化,在婚姻家庭里本色化(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工作环境种本色化——从上帝的角度看问题,看人,不被环境和情绪操控自己,做一个基督徒应该做的事情——在与人的相处中,要留意并且倾向于耶稣的普世性,约伯就是我们的榜样!不以自己有限的认识当作全部的上帝,而将上帝的无限性与自由性还给上帝。不做比勒达,不做以利户也不做琐法,就做真实的约伯,因为上帝喜欢真诚的愤怒多于精心策划的阿谀。一切关系的基础是——真诚!
两孩儿都已经上学
当然,此刻的我处于一个灵性平稳的亲近主的时刻,生活虽难但却美满。而现实生活如此鲜活真实,它不是《安徒生童话》故事,在耶稣再来之前,我们还不能保证此刻就是一个圆满的Happy Ending。
共勉:
前路漫漫,我们要忘记受伤的回忆,带着耶稣的普世大爱,在生活的各个角色中见证上帝的荣美,奔向标竿!